外地当事人感谢法官
|
名称:嵊山人民法庭法庭人员:3名辖区人口:1.8万人办案数量:2010年37件
初春的上午,航船驶离舟山市嵊泗县菜园镇码头没多久,就开始剧烈颠簸起来。我们的目的地是舟山市嵊泗县人民法院嵊山人民法庭,位于悬水小岛嵊山上。
从嵊山镇作为领海基线起算点的礁石处往外24海里,就是烟波浩淼、广袤无垠的公海了,所以嵊山又别称“尽山”。嵊山法庭是我国最东边的一个基层法庭,也是离公海最近的人民法庭。
坐船去开庭
通往法庭的水路让人害怕
行前,陪同的嵊泗县人民法院政治处主任冯承志说当天海面上会有些浪。我们是之前一天,从舟山本岛坐快艇,先赶到嵊泗列岛的最大岛———嵊泗县所在地菜园镇的,途中两个小时的船程,晕船已使我们身体非常不适。
巨大的海浪开始打得航船上下左右大幅度晃动,桌上的小物件全部掉落。前一天,当地天气预报“:阴天,气温2-6度,偏北风6-7级,阵风8级,风浪4级。”虽然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
思想准备,并在登船后马上平躺在船舱卧铺里。但是,困难还是远远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全身发冷,同时感到腹内翻江倒海般难受,继而开始呕吐……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能想……仰头看见海浪不停地猛烈扑打在船窗上,浪花四溅。
这时,我多么希望船能立刻停泊在某个港口,让我上岸。但是,船还得继续前行。
约莫一个小时后,船的晃动幅度开始慢慢减小,甚至间或有一小段时间行驶得比较平稳了。经历了刚才的磨难,我感觉稍微好受一些。
3小时后,船终于停靠在嵊山镇的码头。上岸后,我感觉自己似乎还在海面上,晃晃悠悠的。嵊山法庭庭长朱刚强前来迎接,他告诉我们,在岛上,一年有将近三分之一这样的天气。他们平时出门办案、到县里开会全走这条水路,对这样的情况已是司空见惯,但风浪大了,有时也会晕船。
法庭调解工作有一套
嵊山镇上少地,几乎没有平坦的腹地。房子都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镇上只有一条主街,嵊山法庭就坐落在这条街旁,三层,办公楼狭小局促。
我们到时已近中午,法庭里还在调解一件合同纠纷案件,法庭审判人员不厌其烦,对这个案件已前后组织了三轮调解。朱刚强介绍“:法庭管辖嵊山镇、枸杞乡民事案件,当地常住人口185DD多人,散居在嵊山、枸杞、壁下三个悬水小岛上,绝大多数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在这个渔区,社交圈子狭小,人与人之间彼此都很熟,特别讲面子。有些案子虽然通过判决也可以解决,但是通过社区及亲戚朋友做工作,调解成功后效果会很好。”
我们在法庭的工作台账上看到:“2010年法庭共受理民事案件37件,审结37件,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32件(其中当庭履行10件),调解撤诉率为86.49%。”
嵊山法庭在做好审判调解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做好“诉调对接”和法官联系社区工作。嵊山镇箱子岙社区主任周腰清说,法官进社区以后,社区干部处理纠纷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有一次两户人家发生纠纷,一方要求赔偿。社区干部认为双方都有责任,其中一方赔五六成损失差不
多了,但对方不同意。于是,社区干部向法庭咨询。法官了解情况后认为处理得不妥,应该全赔。后来,社区干部在法官的指导下又去做另一方的工作,终于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人民陪审员葛燕君对“诉调对接”更是了如指掌。她说,法官每半个月都会去基层联系点转转,和社区干部成了好朋友,还经常应邀为乡镇、社区调解干部讲解法律知识,并结合平常处理的案例详细讲解如何运用法律、法规去调处常见纠纷,提高了社区调解人员的调解水平。去年,岛上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达147件。
法庭建设和管理有了新高度
其实,法庭在基层维稳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跟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直以来坚持抓法庭工作息息相关。早在2DD7年4月,上任不久的舟山中院院长何鑑伟一口气跑完了辖区内所有的法庭,海岛上恶劣的气候、不便的交通、艰苦的生活以及海岛法官扎根基层的热情和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如何进一步加强法庭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法庭服务基层群众、维护基层稳定的“窗口”作用,也成为他以及舟山两级法院领导思考的重要命题。思考的结果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庭建设!在当年舟山中院党组向舟山市委所作的专题汇报中这样写道“:海岛渔区的特点决定了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法庭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海岛和谐,关系到‘平安舟山’建设。”
何鑑伟介绍,现在,加强海岛人民法庭工作早已成为一种共识,按照舟山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意见》以及舟山中院出台的《人民法庭工作考核办法》、《关于人民法庭参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巡回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法官联系社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舟山的法庭建设和管理已推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目前,已有4个法庭完成了办公大楼新建工作。而且,只占全市法院工作人员总数13%的法庭工作人员,每年审结了全市约三分之一的民事案件。
嵊山法庭庭长朱刚强之前还在黄龙法庭和洋山法庭工作过,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法庭”了。朱刚强说“:这些年来,无论在工作理念和硬件设施方面,我能深刻感受到舟山海岛法庭建设的深刻变化。”今年,目前全市硬件设施最差的嵊山法庭将启动新建办公审判大楼,占地达1250平方米。
法官办案独具海岛特色
在嵊山法庭里,还有两名工作人员,书记员孙琦和陈志刚,都是“80”后,他俩到法庭工作才半年多。按照嵊泗法院的规定,青年干警都必须到海岛法庭轮岗锻炼一至三年。孙琦和陈志刚正是谈恋爱的年纪,他们不得不重新规划生活,来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法庭3名工作人员的家都在菜园镇,到嵊山法庭工作后,一般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嵊山到菜园一天只有两班船,风大的时候,只能乘坐往返一次长达四五个小时的慢船,停航时甚至不能回家。
孙琦笑呵呵地说“:我来的这段日子,记得刮风刮得最久的一次刮了整整7天,航班全线停航,一切物资都运不进来,包括蔬菜,法庭食堂里的菜一天天见差。”
朱刚强说“:当事人打一场官司,需要往法庭来来回回好几趟。对于海岛上的居民来说,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为了把方便留给群众,只有我们自己来跑,去年共有16件案件是巡回审判的。”
嵊山法庭在枸杞和壁下设立了两个巡回审判点。舟山中院副院长戎永平介绍“:舟山14个人民法庭已经设立了57个巡回审判点,大部分都设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小岛上,去年共开展巡回审判358次。而且,舟山人民法庭的巡回审判工作带有鲜明的海岛特色。在渔区的生产季节,渔民按照潮汛决定返航的时间,每月在家的时间只有六七天,针对渔民当事人的这一作业规律,法庭工作人员将寻找当事人的时间安排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做到了既不耽误生产,又有利于案件的及时审理。到了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渔区进入伏季休渔,法庭工作人员便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上门巡回审判。”
2009年年底,枸杞乡的金某由于渔船生产效益差,拖欠叶某等6人工资款共计6万余元。去年7月底,在得知金某即将领到柴油补贴款后,叶某等6人随即向法庭提起诉讼,并申请诉前保全。考虑到他们来回镇上不方便,朱刚强来到枸杞乡巡回审判点,在对金某的柴油补贴款进行诉前保全后,随即召集当事人主持调解,金某对欠款无异议,双方经调解达成一致。
嵊山法庭受理枸杞、嵊山两个乡镇的民事案件。在鱼汛时节,渔民们没有时间来法庭,法庭工作人员经常随身携带案卷,进渔村、上渔船进行巡回办案,就地审理,形成了候潮开庭、伏休执行、对讲机传唤、舢板找人等独具海岛特色的工作形式。风大的时候,轮渡停航,但是只要是案件需要,法庭工作人员也会冒着风雨乘坐渔民的小船出海办案,这样的船,往往连站都站不稳。
孙琦和陈志刚都是在杭州念的大学。籍贯嵊山的陈志刚说,他也向往城市生活,但他同样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闲暇的时候,特别在大风浪以后的日子,他们总会爬到山上,那里有一块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题的摩崖石刻———“山海奇观”,远远望去,弯曲的海岸线,岛上叠叠幢幢的民房,岸边停靠着几艘渔船,海面上不时有海鸥展翅掠过,还曾看到过一道十分美丽的彩虹……
离开嵊山是在第二天一早,大风已平息许多,回程直接到舟山本岛有5个多小时的水路。船已渐渐驶离,看着码头上前来送行的法庭干警,我的心却还在那座小小的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