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的三宝——罗盘、放大镜和地质锤
1980年摄于龙泉八宝山,右一为童早莲,她正在进行槽探编录
浙江在线03月30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原来是干地质的。”这句俗语道出了地质工作者工作上的艰苦。“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这样的精神动力让他们在大山的深处埋头找矿,鲜为人知。
而最近,微博上掀起了一阵“地质热”。这个远离尘世喧嚣默默无闻的群体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
“当我们还是姑娘的时候,我们很单纯;当人家穿上花衣服的时候,我们是穿着工作服;当我们有好衣服的时候,我们已不再年轻;当我们醒悟的时候,我们还是心甘情愿找矿。”这条微博的作者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奇,他在调研了浙江省地勘局第七地质队丽水基地后,这样描述了一位来自基层女地质工作者的心声,引来大江南北一片共鸣。
“只能看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
43岁的陈升立是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一分队的分队长,他从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后,一直在丽水地区从事野外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今年已是第18个年头。在这些年里,他带领技术人员在遂昌一带探明了两个大型萤石矿,探获萤石资源量近300万吨,创造了找矿奇迹。
陈升立取得的成就,贵在他对地质事业的坚持。上世纪90年代,正值我国地质事业的低迷期,许多地质工作者纷纷转行。但陈升立没有动摇,他守着清贫,怀着找富矿的梦想,在深山老林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七地质大队主要工作区在丽水,这一地区山高谷深,野外工作条件恶劣,他为了按时完成工作,和队员常年吃住在深山,带上馒头、咸菜、水壶和地质的三宝——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等开始地质填图和路线踏勘。矿区基本无路可走,陈升立和队员基本是披荆斩棘,逢山开路。期间,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山泉水。
除了工作环境的艰苦,对家人的思念也折磨着陈升立。在山区,有些地方手机有信号,还能与家人通通电话,而到了没信号的地方,陈升立说“只能看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
“怎么就嫁给地质队的人了”
地质工作的艰苦让很多男工作者也需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而地质队里的女队员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
52岁的童早莲是一名曾在一线工作了6年的女地质队员。1978年,19岁的童早莲被分配到丽水龙泉县八宝山矿区进行编录工作。当时矿区共有300多名地质队员,而女地质队员只有3名。
童早莲第一次进矿区,就走了10多里山路,而矿区的生活条件,也让她感到“太差了”,没有娱乐活动,卫生条件也不好,而编录工作还充满危险。一次,童早莲进到刚刚被炸开的矿洞里记录情况,因为缺氧而晕倒,差点被矿车碾到,幸好被眼尖的班长救了起来。
但让童早莲真正感受到地质队的苦是嫁给了地质队员做妻子。1982年10月,童早莲刚刚生下女儿才40多天,丈夫得了鼠疫情况危险,在她去龙泉探病回矿区的路上,抱着女儿走了10多里的山路。她抱怨地想,嫁给地质队员后就只能一直住在矿区,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当时走得太累了,我心想,怎么就嫁给地质队的人了呢!”
童早莲已与丈夫结婚30年了。她说,一路走来,坎坷很多,在地质队工作最辛苦也最光荣。她在微博跟帖中说:“都说有女莫嫁地质郎,一年到头守空房。是啊,谁不留恋花前月下的缠绵?谁不向往灯红酒绿的喧沸?谁不期盼天伦之乐的簇拥?谁不渴求锦衣玉食的富贵?然而我们把那火热的爱情,把那壮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八千里江河,十万顷荒陲!可地质人的本色弘扬不褪!”
耐得住寂寞的80后“驴友”
28岁的蔡雄翔,工作才4年多时间,已是出类拔萃的野外找矿一线技术新秀。现在他是浙江省第一地质大队四分队副分队长,全队最年轻的一位中层干部。
参加工作刚一年,分队就派蔡雄翔去负责浙西淳安银山银多金属矿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在矿区前期资料少、自己经验不足的困难下,经过老同志指点和全组同志的艰苦努力,使银山矿区取得了地质找矿阶段性重大突破。
在第一地质大队淳安银山项目部,24岁的胡良杰刚参加工作才半年多,是队里工作时间最短的。他说刚刚来银山工作,体力不行,每次去爬山都“喘得很厉害”,而且伙食十分吃不惯。没有娱乐活动,平时帮农户摘山核桃都能很开心。
胡良杰的父母曾找到队长想给胡良杰换工作,但胡良杰仍想待在队里。“第一次看到矿石很激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都是今后找矿的动力。”胡良杰说,他割舍不了对找矿的热爱。
蔡雄翔说,作为一名年轻野外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勤学、用心、发奋、有责任心。“我们所找的矿产资源是国家必需的。”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地质勘查工作都在偏远的山区,要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抵制大都市灯红酒绿的诱惑。城里人要花钱做“驴友”,而我们本身就是专业的“驴友”,要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有热情,这样才能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