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1日讯 “我们企业想建个党组织,有4名党员,经费、场地都没问题,请你们帮忙指导一下。”几周前,瓯海区梧田街道一位企业老板找到街道党工委,言辞恳切地提出请求。经审核批复,3月25日,君浩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成立。
在温州,像这样由企业主动提出组建党组织的事并不少见,算不上是新闻。
历史在这里有着惊人的相似。1987年,一位名叫曹光夏的瑞安私营企业家,向当地党委打报告,要求在自己的企业建一个党组织。这年8月,瑞安振中工程机械厂党支部成立,举起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第一面红旗,也成为我省第一个私营企业党支部。
此后20多年间,党组织像雨后春笋般在温州各地各行业的非公企业中建立起来。根据最新的统计,全市非公企业共建立党组织3519个、有党员3.2万余人,党的工作覆盖1.6万余家企业,占全市3.8万余家非公企业总数的42%,实现了与温州非公经济的同步快速发展。
人们不禁好奇,是什么令温州非公企业乐此不疲地去组建党组织?是什么让党组织在企业中得到各方认可与支持?是什么让企业老板把党建称为“企业最实的投入、最大的财富、最好的资源、最亮的品牌”?
“实质作用发挥是温州非公企业党建的生命力之所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昌荣说,广大党组织紧扣企业发展实际来发挥“真功夫”,使党建真正成为企业欢迎、员工拥护的实际需要,而不是“花架子”。
一条建议避免了上百亿的投资风险损失
——发生在神力集团的这个故事,折射出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如果把神力比作一棵健康成长的树,那么管理层是树干,员工是绿叶,而提供营养、牢牢支撑整棵树的树根,就是企业党组织。”神力集团董事长郑胜涛曾这样评价。党委的一条建议避免了上百亿的投资风险损失,是很好的佐证。
2006年,神力集团计划在省外建产业园,需投资上百亿元。集团党委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并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后认为,该项目投资大、风险高,不符合企业目前发展利益。党委随即向董事会表明意见并提出建议,最终使董事会撤销了项目,避免了一次投资风险损失。
这样的故事,在温州能找到许多“姊妹篇”或“升级版”。在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党组织往往是企业主决策经营的智囊团、好帮手,能提出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直接促进企业的生产、改善管理,甚至是关键时刻“拉一把”。“遇事找党组织商量”,成为许多非公企业主的习惯。
2010年,立天集团党支部一口气向企业提出更新设备、节能降耗等30多条合理化建议,其中几条建议很快被企业采纳。通过设备更新,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11.6%,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企业节约成本400余万元。
“帮助非公企业做大做强,企业主利润增加了,职工的收入福利就好了,国家税收和社会就业就提高了,最终是全社会受益。”仪邦集团党委书记陈如奏,说出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一个朴素共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就是朝着党的目标前进。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市坚持把教育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作为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首要内容来抓,探索推行“理论学习联合会议”、“党组织与董事会联席会议”、“党组织与管理层交叉任职”等制度,推进党建与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目前,全市已有76%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理论学习联合会议制度,党组织与企业主共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研究企业发展大计。还有一千余名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高层职务,实际参与企业决策与管理。
有心事闹矛盾遇到困难就找党组织
——在康奈员工心目中,党组织是诲人不倦的“父亲”,是充满温馨的“港湾”
“月光很美,比不上班长大哥的几句安慰;夜空很美,比不上工会阿姨陪我上医院看病的珍贵;康奈很美,新温州人情感交流站,夜夜伴我好梦想随。”一次短信大赛上,康奈集团统计部青工郭荣这样写道。
这是康奈集团党委2007年建立的一个心理阳光热线平台,拥有86名情感交流网络成员,为有思想疙瘩的员工开展心理疏导,向遇到困难的员工伸出援手,迄今已有一百多人受助。在员工心目中,党组织是诲人不倦的“父亲”,倾听心事、化解矛盾,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充满温馨的“港湾”,帮助进行工资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人员集聚的非公企业里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也会产生一些矛盾纠纷。若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甚至社会和谐。2007年,因工资问题与企业主发生矛盾,温州绿帮牧业有限公司几十名员工开始停工,影响了生产。公司党支部获悉后马上出面协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解了冲突。事后,企业负责人由衷表示:内部关系和谐也是生产力,有党支部抓和谐,是企业的一大财富。
近年来,我市把非公企业作为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党组织把服务员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努力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广大党组织通过实行“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区”、“员工接待日”制度,设立职工调解中心、职工关爱基金等,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引导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聪明才智。
今年春节过后,当许多非公企业遭遇“用工荒”时,许多有党组织的企业却一点不发愁:不少老员工不仅自己按时返岗,还主动介绍老乡亲友来应聘,新入职员工超过了计划数。员工们说,“到有党组织的企业工作,放心!”
在主产轴承的人本集团,企业和员工有一个共识:把企业比作轴承,党组织就是轴承里的关键部件——油脂,离开油脂的润滑和保护,企业便不能健康快速运转。
创造财富、参与公益、承担社会责任……
党组织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引领,助力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参与发起中华红丝带基金、设立中学生正泰品学奖、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2150万款物……这些年,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正泰集团,是一家积极回报社会、而非只讲赚钱的民企。据保守估计,正泰历年投入扶贫救灾、希望工程、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的资金已超亿元。正泰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树立起积极的企业形象,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成立于1991年的正泰,起初是一家家族企业,三亲六戚办厂,兄弟姑嫂管理。它的脱胎换骨,与注入了先进企业文化密切相关。而正泰文化的形成,党组织起了关键作用。自1993年成立以来,正泰党组织就把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从规范经营、制度构建、观念培育等层面进行规划建设,不断融入党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最终形成正泰以“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为使命、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发展、为社会承担责任”为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
和正泰一样,许多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承担文化建设“主心骨”的角色,通过实施企业“品牌文化战略”,引导企业打造创新文化、管理文化、和谐文化,塑造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引领下,许多企业一边努力做大做强、创造财富,一边通过诚实纳税、抱团行善、参与环保等各种方式,义不容辞地承担社会责任。对许多企业家来说,相比企业发展的利润数据,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成绩一样不容忽视。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瑞安25家民企及其党组织发出倡议,并率先作出不裁员、不减薪、坚守企业社会责任的承诺。
“关注环境、关注社区民生已经不是企业愿不愿做的事,而是必须做的事。不这么做,企业发展也就长久不了。”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用行动为这番话作了诠释:华峰历年向环保、教育、慈善事业累计投入达1.5亿元,其中,用8000多万建起的中水深度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来源:温州网–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