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金华永康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从加强农村党组织和领头雁队伍建设入手,采取多项举措,破解三类难题,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中的作用。主要做法是:
一、重源头抓选拔,破解“没人才管理”难题。从培养选拔抓起,打造一批推动发展能力特别强、影响带动作用特别广的社会管理人才。一是严格“选”的标准。坚持政治意识强、大局意识强、团结意识强和加快发展有本事、解决问题有办法、化解矛盾有权威的“三强三有”标准,突出肯管理、能管理,尤其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推行“先定事、后选人”选举模式,规定“五种情况人员”不能当选,村干部素质明显提高。二是拓宽“选”的渠道。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不拘一格选人才,变“封闭式村内选人”为“开放式面向全社会选人”。加大下派任职力度,从市管后备干部、优秀中层干部、退二线干部等中选派36名干部赴村任职,兼任“第一书记”,鼓励社会管理人才进村任职。三是备好“选”的资源。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积极面向退伍军人、优秀团员、回村大中专和高中毕业生发展党员,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企业家和在职村干部党员队伍。鼓励大学生“村官”回原籍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等,储备好社会管理后备人才。
二、重素质抓培训,破解“没能力管理”难题。围绕“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训什么”的思路,突出社会管理主题,抓实领头人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是完善分级培训机制。继续按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小组组长由市里统一组织培训,其他两委成员、配套组织负责人、村级后备干部由镇街区负责培训的办法,加大对村干部培训力度。二是突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培训工作,在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政策、环保治理、土地流转、招投标办法、矛盾纠纷调处、基层民主管理等内容培训的同时,把村干部社会管理作为培训“公共课”,实施分类培训,把不同地域特点的村、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村,因村施教,按“城中村”、“近郊村”、“山区村”分类而授,切实做到紧贴岗位要求和农村工作特点。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和途径。实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教育基础上,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培训。实行单方传授与互动交流相结合,通过举办社会管理支部书记论坛、优秀带头人巡回演讲等进行互动交流。选派优秀支部书记到江苏江阴、苏州农村干部培训学院和实践基地等考察学习社会管理。
三、重激励抓保障,破解“没动力管理”难题。把解决好激励保障问题,作为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一是让政治上有“奔头”。连续四年开展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镇街区班子成员工作,有计划地从农村大学生村官中招考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乡镇团委书记、镇街区班子成员,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收事业身份人员。注重推荐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管理能力好的优秀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让工作上有“干头”。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书记主任“好搭档”等评选评先活动,积极推荐参加“为民好书记”、“金牛奖”等评比,加强对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激发村主职干部加强社会管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让生活上有“甜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参照事业单位享受副科(局)级待遇制度,树立典型、兑现政策,抓好村书记、主任考核及基本报酬发放,加强对村干部农村管理能力考核力度。同时,对任职时间较长、有较大贡献、正常离职的农村基层干部,除给予离职补助。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定期体检、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农村管理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