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乌市,大大小小的各类市场有62个,每天吸引了大量的采购商前来采购商品,合同纠纷也不少。
昨天,记者从义乌市工商局“12315”举报申诉指挥中心了解到,今年3月份,该中心共接到申诉213件,其中合同纠纷就占到63件。
轻轻一拉肩带断裂
今年2月26日,开店的王先生到义乌市宾王服装市场A区的一个摊位,花4300元批发了一批内衣。然而回来后,王先生发现一些内衣的肩带只要轻轻一拉,就能撕裂。
王先生认为,部分内衣有明显的质量问题,不能销售,要求退货。但经销商断然拒绝。
3月15日,王先生向当地工商部门投
诉。工商人员调查后,发现王先生批进的部分内衣确实存在质量问题。
经调解,内衣经销商同意更换部分质量不好的内衣,重新发货给王先生。
方言差异造成误会
义乌市工商局“12315”举报申诉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说,这些合同纠纷主要有未按时发货、以次充好、货物发霉等,甚至还出现样品与实物不符合的情况。
义乌工商局义北工商所就调处过这样一起合同纠纷。广西的王女士向义乌市义北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厂,电话订购了一批针织线。“我要的是宝蓝色粗细线,却变成了深蓝色的。”收到货后,王女士发现这批货和单子上写的货物不同。
于是,王女士要求退货,但遭到了厂家的拒绝。与厂家协商无果后,王女士便找到当地工商部门。
工商人员随后进行调查。原来,王女士与厂家订购针织线时只是订立了口头合同,而由于广西方言与义乌方言的差异,双方发生理解差异。
经过工商人员调解,厂家同意将一箱深蓝色的针织线换成宝蓝色的针织线。
多举措预防纠纷发生
为何会有这么多合同纠纷?义乌工商局的工作人员分析说,主要是一些商户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商品质量,销售一些质量差的商品。同时,一些购货商购买货物时,只有单据,未与经销商签订买卖合同,造成双方约定不明确,引发纠纷。
针对这些原因,义乌市工商局市场科副科长俞卫建说,工商部门将引导商户进行“备案”,逐渐杜绝假冒伪劣商品
另外,工商部门也正在推行小商品买卖示范合同,明确双方交易的内容和方式,避免口头或电话订购的一些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