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5日讯
陶岳贵,今年已是79岁高龄,是缙云县七里乡周坎头村一名普通的党员。十年来他步行两万五千里,贴补了上万元,就是到各村子上门给留守老人义务理发。
说起老人义务为群众理发的初衷,还得从1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说起。1999年春,陶岳贵到新建镇赶集,在路边,他看到一位老人正站在街边抹眼泪。一问才知道老人是要去见多年未见的儿子,因一年没有理发而特地赶到镇上理发。然而没有一家理发店愿意为这位头发蓬乱、衣裳破旧的老人理发。陶岳贵当时就想,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自己何不学点理发的技术,上门为这些老人服务呢。于是,当场就萌发了要为这些情况特殊的老人义务理发的念头。
可是,陶岳贵当了一辈子农民,种田是个好手,要学理发,可不容易。当时已经68岁,这么大的年纪,又有哪个师傅愿意教?但他决定的事情,决不会因为困难而动摇。在热闹喧哗的集市上,他思索片刻,当即决定自学。他来到理发店门口,仔细揣摩理发师理发的程序、动作……此后的几天,他又来到新建镇观摩数次,觉得心里有了点底。接着,他拿着家里仅有的微薄积蓄,置办了一套理发工具,从此开始了义务理发之路。
“老陶帮我们理发这么多年,从来不收我们一分钱、不吃我们一顿饭,我们这些老人都打心里感激他敬佩他”,周坎头村一位老人感慨的说。这是老陶自己定的“铁规矩”,10年来,他践行者自己心里的承诺,从未收取任何回报。
每逢过年过节,老陶就特别的忙,正月里,农村里的年味还是那么浓,走亲戚,会朋友,放鞭炮,忙碌了一年的农民还在享受着难得的空闲。可是,陶岳贵却早已闲不住了,他心里惦记着偏远乡村的老人,“正月里一定要给老人们好好的‘整整’,让他们过新年也有个好形象”,寒风中,陶岳贵老人肩扛着简单的行装,又向着偏远乡村出发了。
各村的留守老人一见陶岳贵来了,都特别的高兴,大家都争相热情地打着招呼,拉着陶岳贵的手,请他到自己家坐坐。陶岳贵推辞不过,喝了口村民端上的热茶,随后打开理发箱开工了。午饭时间到了,有村民拉着他去自家吃午饭,可他还是坚持自己定下的“铁规矩”:为老百姓义务理发,不吃老百姓一顿饭,不收老百姓一分钱。这个“铁规矩”,他已经坚持了10年。每当有村民拉他去吃饭,陶岳贵坚持自己定下的“铁规矩”,坚持以从家里带去的饼干就着茶水当中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天寒地冻还是炎夏酷暑,陶岳贵老人都到偏远乡村义务为老人们理发。每次,一忙就是大半天,有时候理发的人多,他都顾不上坐着休息一下。等陶岳贵回到家里,天已经漆黑了。迎接他的,照常是老伴的一顿数落。可他不在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群众做点好事,他心里满是无私付出之后的满足和快乐。老陶说,给别人理发,他感到很快乐,大家满意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10年来,陶岳贵的足迹遍及附近5个乡镇每个村庄,每年义务理发400余人次。他坚持不吃老百姓一顿饭,不收老百姓一分钱,实践着“党员要向党报恩,活一天就要为老百姓服务一天”的庄严承诺。
陶岳贵并不富裕,但对义务理发,却毫不吝啬。10年来,他用坏了12个电推剪,购买其它理发工具和洗发水等,每年都要花掉1000多元。许多老人很感动,看到他不辞辛苦走这么远的路上门义务理发,非要付点理发费不可。每当推辞不过,他就把硬塞过来的一两元钱送给生活更困难的老人。有次陶岳贵推辞不过硬塞过来的一元钱,当他走到小溪边看到一个老妇在洗衣服,因为没有钱买肥皂,便把这一块钱和他自己身上的五元钱都送给老妇。可是,对于自己他却很节约,为了省钱,他穿着解放鞋来回奔走,连车都舍不得坐,又不会骑自行车,有时一天就要走40公里,10年奔走累计达25000里。
老陶说,他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而已。“活一天就要为老百姓服务一天”,陶岳贵老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2010年,老陶被评为县助人为乐模范。(缙云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