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县域经济“拉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农民增收“6+1”目标和“一三四八”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实现景宁农村发展新突破,出现了可喜的“六个最”。
农民收入提升最高。2010年是景宁县经济实力提升最快之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6202元,为历史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4%,增幅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在全国120个少数民族县中排列从上年的第15位上升到第13位。城乡居民收入在120个民族县中排列第七位。其中城镇居民收入排第2位,农民纯收入排列第9位。
群众受益内容最多。通过努力,景宁县全面完成了农民增收“6+1”目标和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改造农村危旧房3951户,解决异地转移农民2265人,52个村实行了整村搬迁。同时还大力推进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年末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65亿元。全年民生类财政支出5.97亿元,占总财政总支出的47.8%,确保了新农村建设、教科文卫、社保环保、重点建设等各项民生事业有序推进。富民产业政策到户,惠农工程建设到村和家电下乡行动更是惠及千家万户。医疗、养老保障的普及更是深入人心,深受畲乡民众欢迎。
投入力度历史最大。近五年来,景宁县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25.5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68%,为历史最高。实施了外舍防护工程、云景高速公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投资超亿元项目,完成了2万余滩坑库区群众迁移,累计投入8.5亿元城市建设资金,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组织实施旧村改造41个、农村危旧房改造7845户,推进了25个下山移民安置点建设,使14731名群众走出大山,全县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硬化率分别达到7.8%、93%,解决和改善11.38万人饮用水困难问题,100%的乡镇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广播“村村响”,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节节高。
农村工作氛围最好。景宁县委、县政府对落实农民增收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畲乡报、广播电视台、中国景宁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都开办了“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活”专栏,广泛宣传了景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典型,大力弘扬了农村新人新事和新风貌。各乡镇、部门采取了有力措施,形成了全县上下一心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幸福安康、景秀人宁”的中国畲乡新农村打下牢固基础。
产业发展成效最显著。景宁县出台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的意见,启动了鹤澄、大东景两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加快发展。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茶、竹、药、果、菌、菜和油茶等产业建设,使农业总产值上升到6.91亿元,比五年前增长43%;成功创建“云中大漈”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启动环敕木山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西汇民族风情度假村建设前期工作,全年共接待游客1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亿元,比五年前增长了3倍;以丽景开发区“飞地”启动实施并完成一期工程为标志,长期制约我县发展的工业平台问题得到破解,安定有序,团结和谐的社会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变化最明显。景宁农村党员干部坚持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观念大转变,知恩感恩、求富求变、创业创新的发展氛围越来越浓,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干大事、出精品、争上游的奋进动力越来越足,高目标引领、高强度推进、高效率落实成为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的生动写照。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景宁县能源、水利开发、生态环境和惠明茶、香菇黑木耳等品牌建设均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使中国畲乡景宁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实现了富民与强县的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