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难题 创新举措 完善机制
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扎实推进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针对辖区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规模偏小、流动性强、变化较快等特点,围绕破解难题、创新组建方式和强化保障机制,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一、破解难题,在创造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条件上出实招。一是内培外引解决党员数量不足问题。内培,即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指导企业按照政工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分类建立党内外人才信息库,把发展党员重点向技术骨干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倾斜,并依托年度发展工作计划进展月度上报、季度分析、年度总结制度专项推进,有效吸收企业优秀职工入党。外引,即借助“春风送岗位”等非公有制企业专场招聘会,引导应届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中的党员到党建工作薄弱的企业就业,强化党员力量。去年,街道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共发展党员17名,转进党组织关系8名。二是引强带弱解决党务力量薄弱问题。引强,就是通过街道领导定点联系、定期约谈、上门服务及开展企业负责人党建务虚会等关怀和教育机制,推动企业主经理、书记一肩挑。同时,选拔素质好、能力强、有经验、有干劲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党员担任支部班子成员,积累党务工作经验。带弱,就是依托“党务干部管理创新能力训练营”、“书记业务能力训练营”等载体,开展远程教育进企业、高智论坛等活动,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经常性培训,提高工作能力。通过组织选派、企业内选和公开选聘,街道已建立起一支37人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三是点面结合解决活动场所不足问题。定点,就是整合楼宇及社区周边的企业、共建单位的活动场所、专业服务等资源,以楼宇、社区为点设立中信泰富广场等3个楼宇党员服务站和福明家园社区等8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场所面积约4300平方米,服务企业610余家。抓面,即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合投入100多万元,开辟560平方米办公场所,打造全市首个以合作社为建设主体、以楼宇为主阵地、统筹城乡、辐射面积达1平方公里的明晨天地区域化党员综合服务中心,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员服务管理网络,无偿向周边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开放。
二、创新举措,在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覆盖上求实效。一是区域联合建。根据片区内党组织分布零散、活动开展难等情况,在符合条件的区域,按照“共建共享”的思路灵活开展联合组建工作。如明晨天地区域联合党委打破组织架构限制,以地域相近、便于管理为原则,将明晨大厦、十六城联邦、达升路餐饮街、明一工业园区、明一牛郎漕自然村等党建资源有效整合,共吸纳“两新”党组织3个,企业党员31名,成功实现区域内近100家非公有制企业在区域党委领导下的资源共享、活动共办、聚合发展。二是群团促动建。积极发挥“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作用,对符合建立群团组织的企业先建立群团组织,以群团为纽带,结合“服务型基层工会”创建、团工委“周末义工”志愿行动、妇联“茉莉花俱乐部”等文化服务活动为契机,强化党组织对职工、青年、妇女等各类群体的凝聚力,延伸党的工作触角。同时,群团组织还积极向党组织推荐入党对象,不断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结构,有效促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三是商会带动建。建立完善街道商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商会党组织优势。开展“街道商会党建专项行动推进月”活动,加强对会员单位业主的教育引导,组织会员单位到现代商城商圈、通用塑机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示范点观摩取经,进一步帮助企业树立“党建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理念,让党建工作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和内在需要。组建10余支小分队分片包干,对辖区11栋楼宇209家企业开展党建指导联络工作,及时把未覆盖党组织的会员企业纳入商会党组织管理,指导未建立党组织的会员单位加强党建。同时,积极发展优秀会员企业主、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普通职工等入党,逐步使一些企业达到单独建党条件,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单建率。四是蹲点指导建。对只有1-2名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同时基础较好、业主重视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派遣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完善相关激励保障措施等方式,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上门蹲点为党员和企业员工服务,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落实。目前,在派驻蹲点的8家企业中,有2家已经建立党组织,其余的正在指导组建中。
三、完善机制,在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保障上下功夫。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建强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组织力量,将街道分管经济副主任、经济科长、部分骨干企业党员负责人等纳入到“两新”组织党委班子队伍中来。规范运行机制,制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与社区签订“两新”组织党建责任书,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作为考核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推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充分发挥“两新”组织综合党委成员单位作用,形成了“联系一个点,负责一条线,带动一个片”的工作机制。同时,依托街道党建联席会、社区共建理事会等平台,邀请工商、税务、工青妇组织以及“两新”组织上级主管部门、企业主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合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共赢。二是强化激励机制。制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考核办法,实行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表彰等方式,制度化落实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问题。设立50万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对非业主的党组织书记每月予以100元的话费补贴,对党建工作突出的企业党组织每年予以5000元经费补助。同时,将企业主是否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等情况,作为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的重要条件。目前,街道共有9名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被推选为区“两代表一委员”。三是强化督查机制。建立和完善街道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主制度,组织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非公企业活动,每月至少1次深入联系企业指导党建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和研究在组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定责任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定具体时间、定具体举措、定时间表,定期督查组建工作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