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讯 一进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一条“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醒目标语就映入眼帘。
10年前,谢家路村还是一个村容村貌落后、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破落村。10年后的今天,谢家路村已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入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百强行列,获得了“全国优秀小康村”等十多项国家级头衔。
是什么让谢家路村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省政府参事顾益康经过实地调研后,认为这一切来源于谢家路村探索了一条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促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路子。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顾益康参事的调研文章上批示指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建议,谈到了点子上。
凝心:村里事务由村民做主
“一条涉及几十家农户的田间路现在只有2米宽,两辆农用三轮车会车比较困难,因为再有一个月就到榨菜收割季节,希望村里对这条路进行拓宽,方便榨菜的运输。”封立君是谢家路村第九村民小组组长,也是第九党支部的预备党员。今年3月初,他在支部党员学习活动例会上提出这个建议。
支部党员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党员提案形式把该建议提交到村党委。村党员提案工作小组收到该提案后,马上到实地去了解情况,认为这确实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村党委据此决定对该田间路进行拓宽。到3月底,在榨菜收割期之前,该田间路顺利完工,广大农户对此大为称赞。
党员提案制是谢家路村党委于2002年推出的一项党内民主制度。村党委书记钱建康告诉记者:“当时四村合并使村级规模扩大后,村干部不能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意,一度出现了村里工作与党员群众期望错位的情况。为此,村党委依托各党员教育活动点,探索建立了村级事务党员提案制,发挥党员分布广、与村民联系密切的优势,及时收集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并建立对党员提案的办理、反馈机制。”党员提案制赋予了普通党员参与村务管理的民主权利,也使村里工作更加符合村民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村党委共收到党员提案1338件,办结率100%,反馈满意率99.6%。
此外,谢家路村党委又相继建立了党员“首议”制、党员代表票决制、村级党务公开制,落实了党员的优先知情权、合理建议权、决策参与权和民主监督权。在此基础上,村党委把党内民主与村民民主结合起来,探索实施了“阳光村务八步工作法”,使村里的重大事项,由党员和群众共同来参与讨论、决策、监督。
实施“八步工作法”以来,村里顺利通过了光明公路拓宽改造、新村住宅建设、农民文化公园改造、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设等重大决策70多项。
2009年,谢家路村党委为了使村级经济走出发展瓶颈,实现由多到强的转变,村党委设想在海涂边上建一个集生态种养、休闲娱乐、展示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大陆农业科技园。设想一提出,村里就按照“八步工作法”程序广泛征求村民群众意见。当年,该项目经有关部门、专家论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随后在涉及近2000亩农户承包地的征收中,没有一户农户阻拦。目前,总投资2.85亿元、占地5100亩的新大陆农业科技园正在顺利建设中。
只有公开才能更加民主。村里在2002年建立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并主办了《阳光》月刊,刊登每月大事记、工作计划、财务公开等13项内容,党员提案办理、反馈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执行情况等也刊登其中,使村务事项公开透明,充分落实村民的知情权,也能更好地使党员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在公开、民主的氛围下,全村广大党员干部心齐、气顺、劲足,群策群力抓新农村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使谢家路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贴心:党员干部作服务表率
在谢家路村采访,很多家庭的大门挂着“共产党员家庭户”的牌子,亮出党员身份,这是村党委开展党员“三亮一强”活动中的一部分。通过党员亮出身份、亮出思想、亮出岗位、增强素质,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这是钱建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成为旗帜和明灯,靠的就是党员以服务作表率。
谢家路村在10个村民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10个党支部,每个村民小组就是党支部的服务责任区,负责宣讲村里大事小事,了解村民困难需求和他们的意见建议。对农村无职党员还设计了干部工作协助岗、环境卫生岗、治安巡逻岗、爱心帮扶岗等岗位,让每名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选择相应的岗位,发挥服务作用。
第四支部成立了五个实干服务小组,包括纠纷调处老娘舅组、青少年关爱组、农忙季节帮困组等,由组里党员分头负责。去年,小组里一村民出了车祸住院,而他家里有3亩多棉花需要及时采摘,于是支部里魏安祥等7名党员主动帮该村民去摘棉花,连续采摘5个小时,摘回了150多公斤棉花。
2009年上半年,第一党支部的党员看到部分农田荒芜后,这些田里的沟渠被杂草等堵塞,影响其他农田的灌溉,于是在支部书记章先荣带头下,党员们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组织村民对几千米受堵的沟渠进行清理,把这一问题化解在组里。
为保持村容整洁,谢家路村实施了类似“门前三包”的庭院整治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五六户邻居,进行督促。党员宋登来的一个邻居卫生意识较差,其妻子已出走,他很少主动打扫,宋登来就时常帮他整治庭院。
谢家路村外来人员多,来自安徽阜阳的王敏是其中一个。她1999年到谢家路村后,依靠勤劳和智慧致了富,2009年还在村里入了党。王敏致富不忘外来务工人员,主动帮他们找工作,办暂住证,找出租房,对那些暂时没地方落脚的打工者,还把他们请到自己家里暂住,教他们交通法规等法律常识和务工小知识。这几年来,她累计为数百名外来人员提供了服务,自己为此花去了2万多元。
老党员不甘落后。农忙时节,村里主要劳动力忙着田里的活,村里显得空荡荡的,于是,陈顺炎等一批老党员自发组成巡逻队,到村里各处巡逻,保一方平安。
村干部以身作则,针对村民白天较忙,晚上才有时间的实际,从2002年以来坚持夜间工作制度,做到每周二、五晚上由5名村干部为村民提供各类服务,平均每个夜间工作时间为民办事4件,受到村民欢迎。
这种服务制度,使全村203名党员成为4000多村民最贴心的服务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能力。
从2007年以来,村民对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满意度每年在98%以上。村里还两次出现了村民代表主动要求为村干部“加薪”的新鲜事。钱建康说,虽然两次村党委最后都决定不加,但群众的“加薪”要求显然是对村领导班子的高度认可,是村里民心凝聚的具体表现,对他们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远大于“加薪”本身。
舒心:民生为本筑幸福和谐
在钱建康的理念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在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过程中,谢家路村根据村民呼声,以建设村民引以为豪的幸福家园和让城里人向往的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民生项目为导向,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至今已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办了100多件民生实事。
环村主干道拓宽、雨污分流处理工程、四塘江生态景观改造、穿村而过的光明公路改造、数字电视安装、农民公园建设、自来水二次改造等一系列经过村民参与决策的惠民实事工程先后实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先后邀请华东设计院、浙江大学的专家,编制农村新社区发展规划,制定村庄近期和中远期发展目标,实现工业发展区、农业生态区、新村住宅区、商业贸易区、文教娱乐区等的合理分布。在此基础上,通过零星村整治,高标准建设新村住宅区。村里还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使村庄环境实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打造出宜居宜业的新家园。
硬件提升的同时,软件也在不断优化。投入326万元建成了集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站、居家养老站、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为全体村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机制得到逐步完善。动员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村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做到了社会保险全覆盖。并组织失地农民参加就业培训、联系有关企业安置劳动力,帮助农民“洗脚离田”。
密切关注弱势群体,制定村规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在册村民进行“输血”和“造血”帮扶。建立了余姚首个村级社会帮困互助会和首个“爱心超市”,资助困难群众累计900余人次。实施了“百户帮一户、支部结一户、骨干企业扶一户、共建单位助一户、班子成员联一户”等五项帮困机制,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谢家路村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认可。65岁的村民沈春兰说到村里的变化,开心得合不拢嘴:“马路宽了,村子亮堂了、漂亮了,住上了260平方米的新房子,看病不用跑到镇里、城里了,每个月还有几百元钱可领,这在十多年前做梦也想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