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章,男,1951年3月出生,1996年1月入党,现任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平阳县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焕章是个面朝黄土、背朝天,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普通农民,他热爱事业、热爱乡土,一心怀着要为粮食生产多做贡献的梦想,勇于开拓、永不言败,在粮食生产一线一干就是十六年,取得了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科学种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说起种田,陈焕章头头是道,不过他种田,不像一般农民仅耕着“一亩三分地”,种的是上规模的几百上千亩地,不但在温州种,还把“触角”伸到了东北,要种这么多地,没有科学的种田方法,是很难坚持下来的。陈焕章虽然学历不高,但他始终能够坚持学习。即使是在农事繁忙时,他也总能挤出时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掌握科学种田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科学种田水平,为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94年,他带头成立了全省首家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他把科学种田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会员。在没有工资情况下,他多次组织会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多次带领会员到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作物和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大学、温州农科院参观学习,使会员开阔了视野,既提高了会员科学种田水平,又促进了协会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友好关系,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实验活动提供有力支撑。会员的种粮效益显著提升,使大家真正尝到了种田的甜头。
响应号召,把粮仓建在外省
他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光辉耀眼的镜头,更多的是每一天和每一个农民一样,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用无声的行动和勤奋带领大家。为实现更大规模的粮食生产,2001年,在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温州农业要走出去,到外省建自己的粮仓”的战略号召下,陈焕章带着他的伙伴来到了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垦区进行考察,在他的牵头和努力下,组建了黑龙江垦区温州绿色粮农协会,与当地签下了3800亩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其中95%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这种“跨省包田”的经营方式,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的就业问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承包的第一年就遭遇了大雪灾,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协会总亏损近2000多万元。面对首战失利和沉重的债务,陈焕章并不气馁,每天他都全力扑在农场上,根本顾不及自己的家庭,到家都精疲力竭。当初曾有人劝他不要再坚持了,他说他想过退缩,但最后咬咬牙还是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走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路子,最终获得了成功。现在他的基地年产粮食2000多吨,全部返回温州市场,为保障温州市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模范带头,引领农业产业化经营
服务大局,服务农业,才能更好地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是陈焕章多年从事粮食生产的深刻感悟。他认为只有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保障,才能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大局。在政府部门的号召下,陈焕章于2003年开始筹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过2年筹备和试运行,2005年,平阳县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并注册了“瓯南纯香”牌商标。作为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陈焕章从实际出发,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头收集市场信息,还聘请大学生专门搞科研开发,积极为社员开展产供销服务,引领合作社走产业化经营道路。由于合作社所产大米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服务诚信,深受群众的好评。在他的艰辛付出和率先垂范下,合作社连续三年被评为温州市先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2010年连续四年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优秀粮食专业合作社”,“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热心公益,乐于帮助他人排忧解难
了解陈焕章的人常说:“陈焕章种田好,他的心地更好。”在陈焕章心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农民的满意作为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当一个农民的贴心人作为他的人生追求。自种粮协会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会员从原来62名发展到398名,带动和受益的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无论是合作社会员生病,还是当地农户家里有困难,他都能主动帮助他们排优解难。平时,他总是深入到会员和农户家中,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千方百计解决各种困难。一直以来,他把关心困难群众,投身公益事业,当作一件乐事,经常自掏腰包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的慈善机构捐赠物资,在他的带领下,协会全体党员和合作社会员纷纷伸出援手,得到了上级党组织和慈善部门的高度评价。
陈焕章同志先后获得温州市优秀种粮大户和平阳县科技示范户,浙江省科技示范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金牛奖,浙江省十大新闻人物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从不沾沾自喜,他说:“荣誉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但更要作为压力来鞭策自己,努力为粮食生产多作贡献。”
浙江“十大之江先锋”评选活动投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