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西溪镇马坞村党支部书记胡冬生事迹材料
胡冬生,现为永康市委办正局级调研员,兼任永康市西溪镇马坞村党支部书记,1954年10月出生,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入党,大专学历。
胡冬生参加工作三十多年来,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成绩突出。1993年被评为永康市先进工作者,1994、1996、1997年被评为永康市优秀共产党员,1994、1995年被市政府荣记三等功一次,1995年被评为“永康市十大实干家”。2007年退居二线后,他人退作用不退,拒绝企业的高薪聘请,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到西溪镇马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自觉投身该市新农村建设中。三年来,他团结和带领马坞村党支部一班人和党员群众不怕艰辛、锐意进取、埋头实干,使贫穷偏僻的马坞村成为该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胡冬生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观念,弘扬公仆精神,体现了报效桑梓的情怀。在今年村级组织换届时,马坞村村民又按了300多个红手印,将胡冬生留在了村里。2010年,胡冬生还被评为金华市、永康市“十佳实干型干部”。
对党忠诚、乐于奉献。胡冬生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勤勤恳恳,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无论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岗位,都能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虽年近花甲,仍壮心不已,勇挑建设新农村重担,把党的需要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在任永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期间,根据他的建议,该市率先组织50名村支书到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为期两年的深造,该班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国第一班”。退居二线后,他不计个人得失,响应党的召唤,来到偏僻的山村任支部书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实践一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面对社会各界的反响,胡冬生显得很平静。他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党员,体现的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自己做得还不够,要继续努力。
为民爱民、甘为公仆。胡冬生担任领导干部多年,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始终保持联系群众,务实亲民的优良作风;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心头,思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回村任职后,他善于做好村里的思想工作,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经常挨家挨户上门访民情、聊家常,以心交心;他保持公仆本色,把平时村里、村民的大小事情,都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他关心弱势群体,每年为村里的困难户讨救济、送温暖,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他急老人之所急,因陋就简,创造条件为全村16位独居老人创办了村老年食堂。被村民们称赞为村里的主心骨、贴心人。“胡书记知道我生活困难,今年春节他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年货,还包了500元红包给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村里的残疾人胡高楼激动地说。
扎根基层、创业创新。胡冬生同志主动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攻坚克难,不甘落后,把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一流的业绩。马坞村人口不到600名,却背负几十万元债务,村内矛盾复杂。胡冬生同志从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入手,充分发挥老党员作用,及时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抓好村两委班子整顿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领导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主持制定了村年度创业承诺、任期创业承诺和相关财务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他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将本村特色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森林村庄创建等工作有机结合,多方筹集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带领马坞村民修建村庄道路和公共设施;筹建观光莲藕塘和蜜桃生产基地。他坚持勤俭办事,发动村民经常性开展义务劳动,捐献苗木绿化村口。在他的带领下,马坞村宽敞道路铺进来了,漂亮路灯亮起来了,村口公园建起来了,顺利通过了永康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偿还了多年遗留的债务,还被评为永康市“森林村庄”和“生态村”、金华市和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原生态观光旅游村现已初见雏形。对此,他深情地说:“我是马坞村的儿子,这一方水土养育了我,回乡做点事是我的本分。”
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胡冬生同志正确对待权力与责任、奉献与索取,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个人名利,清廉办事,一心为公,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到马坞村上任之初,胡冬生就对自己“约法三章”:不拿村里补贴,不为亲属谋私利,不收村民一份办事礼。但有次一位村民背地里说,老胡没有完全做到,这引起他的警觉。之后,胡冬生从会计胡绍德那里,发现家里人曾帮他代领了150元误工费,他马上掏钱还掉,并说:“我说过不拿村里一分报酬,必须说到做到。”村民的理解、支持也感动着胡冬生,他深有感触地说:“只要你真正为村里着想,为农民办事,农民也会理解和支持你。”三年来,他开私家车跑镇、进城,从未向村里报销过一分差旅费,还自费帮村里安装路灯、购买音响、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添置毛毯,并把市里发放的1万元奖金及7200元下乡补贴也全部交由村里使用。有人问胡冬生,为何不在城里享清闲,自找苦吃到山里当“贴钱书记”?他说,一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需要,二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使然。他始终认为,名有虚实两种,身前名是虚的,身后名是实的。只有全体村民幸福了,自己才感到幸福。
滋滋不倦、再展宏图。如今的马坞村,正处于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一幅山美、村富、人和谐的新农村图景赫然展现。胡冬生发挥自身曾担任领导职务,对相关部门比较熟悉的优势,主动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成为基层群众与上级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他极力争取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省级财政奖补项目—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工作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包括新建蓄水量达2.3万立方米的村饮用水源—大支坑水库、铺设600米自来水管网、建造200多米农田灌溉水渠、修建200多米村主要道路、村内老自来水管网改造和安装自来水净化装置等工程,总计工程款78万元,目前已基本完工。同时为降低成本,实施了进村道路山体降坡工程,既达到降坡排险目的,又可以利用该土石方进行村内道路填挖。展望马坞村和自己的未来,胡冬生很有信心。他说,尽管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作为一名党员,党的需要才是自己毕生的追求。因此,在农村工作只能进,不能退。去年任期满时,他说,现在马坞发展上轨道了,也该回城了。但乡亲们又联名,而且是三百人联名,这次他不得不留下,因为乡亲们觉得他胡冬生还有用,他就要干!
浙江“十大之江先锋”评选活动投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