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国际环保机构公布了一项抽样调查结果,国内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塑料玩具,含有危害儿童健康的邻苯二甲酸酯,而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均已禁止生产和销售含有该物质的玩具。业内人士爆料称,国内企业生产儿童玩具有2套标准,出口的使用无毒无害的漆和原料,内销的则是低成本染料和原料,“毒玩具”只伤害中国孩子。中国玩具标准与产销“内外有别”,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随便去网上商城逛逛,儿童玩具卖家总会向你热心推荐一些“出口转内销”的品种,价廉物美,问及质量,一句话,“出口品质”———这4个字比什么“认证”可靠多了,因为玩具标准外高内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比如,欧盟对玩具中特定重金属的限制有19种,而我国玩具国家标准只对8种重金属有限量规定;再比如,欧盟等国家对玩具产品安全性更关注的是化学元素和重金属,而我国儿童玩具的抽查检验项目主要为物理机械性能、燃烧性能、化学性能、标志和使用说明,不涉及重金属和其它化学物质。
有消息说,中国市场上70%的塑料玩具含邻苯二甲酸酯,绝大多数玩具重金属含量超过欧盟标准,而原因只在于———“在中国,目前并没有针对邻苯二甲酸酯在玩具中的含量限制,对环境激素类物质的限制使用和淘汰前景,目前几乎尚无关注和讨论”。当民间流传着类似“日本一流产品销国内”等说法时,我们习惯于感慨中外企业在责任或气节上的差别。然而,我国玩具等领域的“内外之别”却再次告诉我们:市场就是一个无甚温情的市场,所谓责任或情怀云云,背后莫不矗立着刚性的标准与制度。
我们痛斥玩具企业“看人下菜碟”的时候,还须追问一句:企业的这些坏毛病是谁管惯出来的呢?
可以预期的是,今年,“毒玩具”依然是献给儿童节的“礼物”。只是,当我们戳穿这个真相之后,明年,或者明年的明年,“毒玩具”还会是我们献给孩子“最好”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