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台湾地区发现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其生产的起云剂中,违法添加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非食用物质,并导致部分下游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受到污染。根据台湾卫生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到5月31日,台湾共查获含有毒塑化剂成分的产品746项,共涉及216家厂商。有的产品已销往大陆。
6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暂停进口台湾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名单》。
6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通知,禁止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暂停进口台湾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名单》中企业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问题饮料杭州已下架
“看到这个新闻后,我们就开始采取行动了。5月27日,我们已经对200多家商场和超市进行了全面检查,要求对产地为台湾的饮料进行下架、就地封存处理。”杭州市工商局消保处处长陶金说。
其中,沃尔玛东新店里有销售台湾产“悦氏运动饮料”,目前都已经下架处理。
“目前为止,含有塑化剂的问题饮料,查到的就只有‘悦氏运动饮料’。已经查封的产品,接下来如何处理,我们还要等上级工商部门的统一指示。”陶处长说。
杭州市质监局食品监督管理处处长楼立群说,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塑化剂”饮料已经召开了紧急会议。
“6月2日,我们一接到国家质检总局的通知后,就开始企业自检与监督检查相结合。杭州市几大企业已开展自查并送第三方检测,目前还没有发现问题食品。”楼处长说。
昨天下午,记者也到一些超市转了转,没发现来自台湾的问题饮料。
什么是起云剂、塑化剂
在台湾“毒饮料”事件中,起云剂、塑化剂,是人们听到最多的两个词。浙江大学食品添加剂研究专家冯凤琴教授说,台湾媒体口中的起云剂,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乳化剂。食品乳化剂是22类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包括多个品种,经常使用的如单甘酯、蔗糖酯等,用于浑浊型果汁和饮料中,起乳化和浑浊作用。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饮料避免水油分离或看起来呈浑浊均匀状,最典型例子就是牛奶。
牛奶或乳饮料中既含有大量水,又含有乳脂肪,放置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脂肪上浮,这是消费者不愿看到和接受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均质减小脂肪球的粒径,同时加入食品乳化剂,也有助于乳类液体食品的稳定。天然牛奶中含有蛋白质、磷脂等天然乳化剂,才可以呈乳白色均匀状。”冯教授说。
什么是邻苯二甲酸酯?它是塑化剂的一种,被广泛使用于塑料加工过程中,主要作用是软化塑料,增强其柔韧性。
“食品乳化剂可以用在塑料工业中,起到塑化剂的作用,但反过来,工业上用的塑化剂是绝对不可以用在食品中的。将邻苯二甲酸酯用在食品中,是一种非法添加行为。”冯教授说。
此外,与乳化剂一样,塑化剂的种类也有很多,目前有害的主要有邻苯二甲酸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等六种。其中,DEHP在欧盟相关法规里面归类为“有毒物质”,这次在台湾被查出的主要就是DEHP。
市售方便面中也检测出塑化剂
塑化剂是严禁被添加到食品中的,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塑化剂无处不在。许多塑料制品,比如塑料玩具、塑料袋中就有塑化剂。有些香水、指甲油中也用塑化剂作为定香剂,保持香料气味。前几年,媒体广泛披露的“喝珍珠奶茶,就是在吃塑料”,指的也正是不良商家在制作珍珠圆子时,为了增加弹性,非法添加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
另据《羊城晚报》昨天报道,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6月1日晚证实,其与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去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方便面中检出了塑化剂。这主要是因为方便面包装袋中含有塑化剂,遇到油脂后,塑化剂从塑料中溶出,污染了食品。
柳春红在论文中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塑化剂DEHP耐受量指出,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塑化剂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的干海华工程师则提醒市民,要特别注意家里用的保鲜膜。保鲜膜主要分为聚乙烯(PE)膜和聚氯乙烯(PVC)膜两种,前者无添加剂,黏性较差;后者则含有大量的塑化剂,变得非常柔软和有黏度,常被一些商家用来包装生鲜食品。
“如果将聚氯乙烯(PVC)保鲜膜放入微波炉加热,或用它来包装过热及油性大的食品,就会析出有害物质氯化氢,对人体造成伤害。”干海华说。
男婴尿道下裂高发女孩性早熟比例上升跟塑化剂有很大关系
“终于找到机会,可以讲讲这个事情了!”昨天下午,浙江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珊主任医师见到记者时说,“我们医生经常建议,孩子尽量少碰塑料制品,这个东西对女孩子男孩子都不好。”
徐珊说,从医学角度讲,塑化剂是一种和雌激素相同的环境激素,早在1995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环境荷尔蒙或内分泌干扰物,可直接对人体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危害。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动物实验显示,暴露于含有一定剂量的塑化剂环境下,可导致动物睾丸病变和精子数量下降。
2005年,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对134名男婴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产前暴露于塑化剂环境下会影响男婴的生殖器发育。2006年,一项北欧的研究证实,塑化剂会导致男婴的生殖激素水平下降。
浙江省儿童医院也做过关于塑化剂的动物实验,证明摄入过多塑化剂的小白鼠,尿道下裂的比例大大提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研究证实,怀孕的小白鼠在摄入高剂量塑化剂后,生出的雄性仔鼠患隐睾症的比例非常,达52%,均为双侧隐睾。而正常对照组(没有吃塑化剂)的怀孕小白鼠所生出的雄性仔鼠,没有一只得隐睾症。
“这是全世界儿科学专家的定论——塑化剂是导致男孩生殖系统畸形,特别是尿道下裂的重要危险因素。”徐珊说。
儿科专家认为,男童尿道下裂的原因和激素有直接的关系。可能是母亲怀孕时接触了过多的塑化剂这样的环境雌激素,导致雄性激素分泌不足,男孩子在母体内时,导致尿道远端要形成时,因雄性激素分泌不足,尿道远端不能很好地发育,引起尿道开裂。有尿道下裂的孩子,往往也会阴茎、睾丸偏小。
有些孩子的尿道下裂非常严重,阴茎、睾丸全部开裂,外观看起来和女孩子差不多。“我们医院就碰到过这样的病人,孩子长到三岁,到医院查了染色体,才知道是男孩,以前爸妈一直把他当女孩子养,蹲着上厕所。”
浙江省儿童医院从2001年开设泌尿外科,那个时候,一年接待不到200个患有尿道下裂的孩子。到了2010年,医院泌尿外科一年门诊确诊四五百例这样的孩子,医生排满班、加病床为360个孩子开了刀。
“要手术的病人很多,基本上要排队一年才能轮到手术,也就是今年这个月约明年这个月的手术。”徐珊说。
塑化剂对女孩同样危害很大,会导致性早熟。省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梁黎医师说,医院有个统计:2009年7-9月,诊断出性早熟的女孩有4420例,小于2岁的有222例,而2010年同期,性早熟病人总数增加到5577例,小于2岁的竟然有463例。总数增加了26%,小年龄的女童甚至翻了一倍。
“我的女儿,我尽量不让她用塑料制品,从小到大的奶瓶、筷子、勺子,千方百计找来其他材质的东西。”徐珊医师说,“塑料制品无处不在,有的时候不用它还真的不方便,只能尽量少用了。周围存在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不知道哪些塑料含有塑化剂。”
据都市快报 王真 章贝佳 葛丹娣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