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日前,河南人吴国合兴冲冲地走进宁海县西店镇“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虽然行动有些不便,但他还是急着来感谢恩人。
“如果没有‘老娘舅’,我恐怕再也站不起来了!”吴国合激动地说。他为当地一高压锅厂锅炉补漏时,不慎从8米多的高处摔下,两节腰椎断裂,盆骨粉碎性骨折。由于没钱治疗,他在医院躺了10余天也没能手术。几近绝望时,调解室的孙振堂等人为他四处奔走,让高压锅厂和包工头拿出7万余元,帮他渡过难关。如今在西店镇,孙振堂等人很有名气,当地人喜欢叫他们“老娘舅”。
社会是个大家庭,要“兴”就需“和”。为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宁海县采取鼓励、扶持、指导等工作手段,聘请群众威信高、人文地缘熟、法律政策精,热心调解工作的党员干部、教师、退休的政法工作者以及新宁海人当“老娘舅”,用百姓熟悉的面孔、亲切的方式来化解他们的烦心事、闹心事。
在大佳何镇,记者见到“老何说和”的原型——该镇专职“老娘舅”何万昌。何万昌今年69岁,头发花白,话语中透着质朴。今年春节前,溪下王村的王某投诉,因养殖塘闸门管理员脱岗,无人开闸放水导致白蟹全部冻死,要求镇政府负全责并赔偿。何万昌知情后,指出那天正好是低潮位,即便开闸也进不了水。王某一看“老娘舅”是专家,马上气短三分,接受镇里的协调意见。
“调解,关键要用百姓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化解矛盾,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何万昌说。
走进西店镇的专职人民调解室,眼前是“老何说和”4个字和祥云图案。这里更像是一间温馨的“会客厅”,一张会议桌,外加几张椅子。工作人员正给来调解的当事人端茶递水。
孙振堂是个老调解员,皮肤黝黑,笑起来很爽朗。一次,四川农民工汪某在该镇前金村医疗服务站输液时突然死亡。事发第二天上午,汪某家属及老乡召集30余人包围医疗站,索赔60万元。到晚上10时多,双方也没达成协议。家属扬言“再不解决,便要以命抵命”。孙振堂和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介入调解,他果断找到汪某的亲哥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到次日凌晨2时许,终于避免一场群体性事件。
目前,该县18个乡镇(街道)都已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室,并打出“老何说和”的统一品牌,配有专职“老娘舅”25人。截至5月底,共成功调处邻里问题、征地拆迁、土地纠纷等各类案件540余件,涉案金额450余万元。
如今,“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在宁海几乎家喻户晓。“老娘舅”们以真诚的态度,高超的调解艺术,赢得了百姓的认可。目前,该县结合“12348”法律援助热线开通“老何说和”调解热线,并在当地门户网站开设“老何说和”专职调解室网上工作室,受理调解申请,处置投诉。
为保证专职人民调解室正常运转,宁海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相关文件,“老娘舅”由各乡镇(街道)调委会的名义聘任,一年一聘,聘期满经考核合格后才能续聘。同时,制定工作制度、管理办法,落实“老娘舅”的福利待遇以及“以奖代补”激励机制。
“‘老何说和’专职人民调解室是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宁海县司法局局长杨东林说,接下来将实现专职人民调解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的全覆盖目标。同时,把调解的范围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损害赔偿等适当扩大到医患纠纷、劳动争议、拆迁安置等方面,着力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大调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