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6月19日16时15分,地处钱塘江支流的浦阳江水位受上游影响,位于东浦阳江、枫桥江、浦阳江交汇处江堤一线出现管涌。
当地防汛部门通知,6月20日凌晨1时将出现一次大的洪峰,而大堤守着800多人口的草湖江口村,时间紧迫,情况危急!
当天16时38分,省武警总队直属支队迅速部署、火速出兵,一大队150名官兵立即投入战斗。
战士的家就在江对面
昨天凌晨1时许,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大堤上,官兵们衣背透湿,浑身泥巴。他们,已经在这里整整奋战了13个小时。
一名20岁还不到的列兵,一手扶在木桩上,一手正托着水壶往嘴里灌水。喝得太急,嘴角溢出的水,顺着脖子往下淌。
中队长汪立恒走过来说:“石恒山,怎么样,累不累,要不休息一下吧!”小伙子把水壶盖一拧,往沙袋上一扔,回头一句“不累”,又冲到了扛沙袋的队伍里。
虽然灯火通明,但没有灯光照到的江对岸,还是黑压压的一片。石恒山的家,就在那片黑压压里。
石恒山说,四五天前,他刚给家里打过一次电话。但是自从部队战备开始,就一直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所以再没找到机会给家里打电话。也不知道家里有没有受淹,爸爸妈妈过得怎么样。
“应该没有大问题的,爸爸妈妈还年轻着呢,我相信他们能照顾好自己。我是一个兵,这个时候,家是第二位的,抢险才是最重要的。”
婚假中的班长火速赶回
石恒山谈了几句,就呶呶嘴,示意记者去找找他的班长。“我们班长,更不容易呢。”
班长刘青平,来自湖南怀化的农村,今年27岁,二级士官。
在老家人的眼里,27岁,绝对算的上是大龄青年了。如果再不找对象,恐怕以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了。所以,今年年初起,刘青平的父母就一再要求儿子回家把亲事给定了。
6月5日,刘青平终于请了36天的婚假,准备回老家把婚事给办了。可是,小刘到家还没过一个星期,6月12日,部队开始进入战备状态。小刘当即被招回。
说起这个事,刘青平刮了刮迷彩鞋上的泥巴,有点不好意思:“结婚的事可以再选时间,洪水来了可不会等人。再说了,我又是班长,一个班缺了头,还要完成这么大的任务,那怎么能行呢?即便部队不招回,我要是知道了情况,也一样会赶回来。”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舍小家为大家的官兵,他们用13个小时,连夜奋战共打桩160余根,装沙袋4200余袋,铺塑料布200余米,确保了堤下村庄的安全。
半山村民们的水上生活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来到3天前采访过的半山村,这里的水面已经下去了大约半米深。
一位老人划着一条小船缓缓而来,船上装着两桶纯净水和一缸黄酒。
老人看到记者在拍照,笑了:“大水淹了我们的家,但日子还要过下去的。这水是做饭用的,黄酒么,出不了门,只能拿来消磨时间了。”一旁的小伙也附和着说:“地全淹了,没法下地干活了,平时没时间喝,现在正好。”
老人的船走了,又过来一艘船,摇近一看,咦,这不就是三天前记者做客他家的寿先生吗。
寿先生也认出了记者,招手示意。他说:“这水已经降下去很多了,原准备把家里的淤泥清理一下,赶紧再回到义乌去打工的。可昨天又来了一拨大水,家里又淹了,只能再等等了。”
记者一直在担心,寿先生家的开伙问题。他说,这几天,饭菜全都是亲戚朋友送来的,家里还是不能做饭。“还好,我们每人都领到了500元救济款,能救救急。”寿先生说。
奉献在一线的村支书和志愿者
记者在江藻镇了解到,江藻村内70%的区域受灾,村党支部书记钱伟苗带领200余名村民日夜奋战在抢险第一线,还把自己承包后5年未捕鱼的近200亩鱼塘用来蓄洪,直接经济损失达20万元。
他不顾自家的情况,一直在尽一切努力帮助村民恢复生产。
村里的一位养鸭大户急匆匆地找到钱伟苗,说三四千只鸭子被大水冲散,钱伟苗立即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对鸭棚进行排水修理,最大程度减少了村民的损失。
半夜12点,巡埂队员发现渠道埂上多处漫堤,钱伟苗又立即组织160余人抢险,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险情得到控制。
这几天,在店口镇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还有一批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们,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很多灾民倍感温暖。
灾民们说:“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郑银娣是店口镇的一名村官大学生,洪灾发生后,她就积极加入到红帽子队伍中。
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位灾民开具领物凭证。郑银娣告诉记者,6月18日晚上她只睡了2个小时。从早上6时开始,她就要求给前来避灾的灾民发放早饭,接下来还得接收救灾物资并做好登记工作,然后开始发放物品,到晚上9点后她还得做好全天的统计工作并上报。接下来还得查夜,看看白天登记的人员是否全部到位。
店口镇党委委员对记者说,郑银娣只是店口镇在抗洪救灾中从事服务的许多志愿者中的普通一员,而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有4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