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救灾中创先争优专刊】
坚守一线创先争优 抗洪救灾砥砺党性
建德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防汛抗洪救灾
进入6月以来,建德市连降大到暴雨,各河道水位暴涨,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建德市3万多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抗洪抢险救灾,以实际行动体现创先争优活动成效,带领广大群众全力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
党员“救援队”大显身手
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发生后,建德市各级党组织紧急动员党员干部组成突击队、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开展抢险救灾。
19日凌晨4时左右,乾潭镇前陵村东山自然村报告10余名群众被困,镇党委书记赖新林、党委委员吴晓峰于第一时间带领值班干部赶赴现场,带领村里的党员和群众骨干组成救援队,驾驶冲锋舟将被困群众一一解救。
19日清晨5时左右,乾潭镇幸福村陈家自然村发生了大面积的泥石流。由于陈家自然村是依山而建,村庄所有主干道均被覆盖,倒塌泥房一间,村民家中都被泥浆填了将近半米深。乾潭镇党委闻讯立即组织60余名镇机关党员干部奔赴现场,会同村里的党员干部组织开展抢险救灾,大家用锄头、铲子、木板等工具对淤积的泥沙进行了清理。尽管村民们因为这场暴雨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是党员干部的驰援相助深深感动着每一位村民,大家都争着给冲在一线的党员干部们送吃送喝。
6月16日上午10时,大洋镇党委得知被困的三河小学师生断水断粮的消息后,组织党员干部乘坐冲锋舟,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为被困师生运送水和食物。在运送途中,多次遭遇洪水漩涡,周旋十几分钟,才得以安全驶出。看到救援队送来的物资,师生们留下感动的泪水。
党员“主心骨”冲在一线
哪里最危急,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广大党员始终冲在灾情最重、抗灾最困难的地方,顽强拼搏,身先士卒,做带领广大群众抗洪救灾工作的“主心骨”。
6月19日凌晨,钦堂乡所辖7个村全部受灾,钦堂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乡村党员干部、民兵群众等370余人全面投入抗洪抢险。大溪边村清绪溪堤坝多处被毁,村党员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在离水毁处10米的位置建起护栏,安全转移受灾群众。庙前村、葛塘村两村通村公路严重积水,受阻长达2小时,村党员干部冒着大雨组织抢险,巡查险要路段。由于组织动员到位,全乡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件。
面对胥溪洪水暴涨的严峻形势,乾潭镇胥江村的广大党员干部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人人争先恐后,个个冲锋在前。他们不畏艰险,坚持连续作战,冒着倾盆大雨装泥土、扛沙袋、垒堤坝。经过两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临溪处修建了一条坚固的堤坝,挡住了肆虐的洪水,筑起一道有效保障村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墙”。
党员“巡查员”坚守岗位
“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只有想在前面,才能出手早、行动快”,这是长期经历各种灾难考验的党员干部总结出来的抗灾法宝。群众休息了,党员干部的眼睛始终要睁着。
李家镇新桥村党总支书记刘伟鸿虽然是一位新上任的村干部,但在灾情面前,却经验老道,格外细心,他亲自组织并带领村干部开展串户巡查险情。6月15日中午,还没来得及吃饭的他和另一名支委委员罗丰祥从东坑水库巡查下来,刚走到东坑口,发现身后山体有石子滚落声音,他马上意识到可能要山体滑坡,两人立即分头钻进山脚3户农户家,硬把3户农户家里的5名群众拉出来转移到安全地带。人刚转移,顷刻间,山体滑坡,泥石流倾泻而下填满了山口道路和小溪。这时,泥石流堵了道路和小溪后又向路下的养鸡棚涌去,眼看6000多羽蛋鸡和两名饲养工危在旦夕。刘伟鸿边喊边跳进路基下,带领村干部及两名饲养工用锄头刨开溪堤,将泥石流疏灌到水沟里,避免了鸡毁人亡的事故。
6月17日凌晨,鲁塘村党支部书记邱云生还在坚持巡查,当到达受淹严重的坞其头时,隐隐听到一阵呼救声从麻车大桥北侧传来。邱云生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养猪大户邱建斌的养猪场被水漫进,一头头猪慌乱拱着围墙,围墙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情况十分紧急,邱云生容不得多想,立即通知其他村“两委”班子成员,迅速组织干部群众10多人开展转移。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转移,终于将2000多头受惊的猪转移到鲁塘村委办公楼前的高地,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