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把群众所想、所思、所求当作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向公安工作自身“把脉开刀”不手软,努力拉近民意和警务的距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力求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不断取得新突破。把脉民意,清晰理解群众需求
深入村屯征求意见,推出110报警回访制度,提高群众满意度
有广度、有深度、有诚意,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对民意的走访调查可谓细致入微。
白城市公安局岭下派出所辖区内村屯多、地域广、人员杂,民警们深入村屯征求意见,最初效果非常不明显:民警白天进村屯,村民都外出务农了;晚上进村屯,农家已经熄灯了。
民警们思来想去,就把“流动警务车”开到了农贸市场、田间地头,与摆小摊的村妇唠家常,听抡着铁镐的农民兄弟吐心声。特别是乡镇有大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面是红红火火的农贸交易场面,另一面是农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民警身边,填表、拉家常、笑逐颜开……
村民张大河说:“我现在想的啥,派出所的民警都知道。特别是这农贸市场来了警车,不仅让更多的村民可以跟民警交流了,而且也敲打了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不敢再来犯法了。”
以前,百姓群众只拨打过110,却从没有接过110的报警电话回访。东丰县公安局创新举措,开展了电话回访110报警群众的活动。只要是有效报警,就必须认真予以电话回访。从民警的出警态度、速度、方法到结果,都问个一清二楚。
110报警回访机制的建立,增进了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提高了群众满意度,有效遏制了案件“报而不立”的个别现象,可谓一举多得。剖析警务,明确知晓自身长短
根据走访获取的有效意见和建议,深刻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采取措施整改落实
民意是水,警务是鱼。针对走访群众所获取的有效意见和建议,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一遍遍梳理,一次次商讨,一趟趟反馈,一回回整治,深刻剖析警务工作存在的优缺点、长短处,并切实采取措施整改落实。
群众给予高度认可的,公安机关坚持不断发扬。抚松县公安局万良派出所辖内的村屯以前常发生耕牛被盗案件,派出所广泛发动村屯的210名治安积极分子,由民警带领开展了义务巡逻,该类案件大幅度减少,群众拍手称赞。
但彻底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才是万良派出所民警的理想目标。3月底,万良派出所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过程中,开始实施新举措:他们对辖区村屯内的所有大牲畜统一建立档案,将户主姓名、住址、联系方式、大牲畜照片、特征等都登记造册,并动员部分重点农户安装了摄像监控装置。迄今为止,辖区内耕牛被盗案件基本得到遏制。
只要是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就一定要全力执行实施。今年元宵节前夕,白山市公安局在警务微博上向全市发布了关于禁止经营、销售和燃放孔明灯的公告。一名网民留了言:“直接去山货市场,把货源断了!”
这条留言引起了白山市公安局的关注。他们随后按这条信息提示,对山货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收缴了非法销售的孔明灯,并第一时间以图文形式在微博中进行发布,引来了“粉丝”的高度评价。畅通对接,实现双向深层互动
催生出民意“对接”警务的新型关系,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为吉林省催生出民意“对接”警务的新型关系,使得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的工作热情和内容发生了变化,也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使他们获益匪浅。
谈到“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大安市红旗村村民丛某说:“如果不是大走访,我的这条命可能早就没了,我的家也可能早就散了。”
3月初,丛某刚刚满16岁的女儿毫无原因离家出走,杳无音信。丛某的妻子患有白血病,因找不到女儿而病情加重。丛某感觉极其绝望,多次流露出想要自杀的念头。
派出所民警在大走访中获知情况后,协调多个部门密切开展调查,最终,民警驱车200多公里,将因沉迷网络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带回了家。丛某一家人再次获得了生活的信心。
据初步统计,自年初全面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以来,吉林省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刑事案件超过1.5万起,梳理各类执法问题3800余个,成功做到了“警民一家亲”,实现了民意和警务“无缝对接”。(记者张涤非通讯员李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