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富阳市常安镇,距离富阳县城约50分钟的车程,是一个半山半水,以生态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小镇。
多年前,这个偏远小镇,经常出现群众上访事件。
常安镇党委书记许昌说,“很多群体性事件,都是一些小纠纷、小事件发展而来的。如何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年前,在这个小镇,一个名叫“民间维稳救助基金”的救助模式开始试水。
在妥善处理涉稳事件、化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该基金把民间筹集来的钱,都用到了民间个案中。
信访压力大怎么办
常安镇有2万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约2000人。镇小是非却不少:数年之前,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的事件频频发生。而这些,往往又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
“大概2002年的时候,经常发生群众围攻镇政府、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各类到上级政府上访的事件也接连发生。”许昌说,“特别是在一些涉及生命死亡的事件上,政府虽然努力调解,却又往往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其实,这不是常安一地的困境。
常安镇负责人民调解的董正茂介绍,“你们理智点”,“你们大度点”,“大家退一步好了”等语言,是实际调解中用得最多的词汇,“其实,这种劝说在实际的调解中,起到的效果非常有限。”
常安镇官员发现,纠纷发生后的调解,最终都落到经济补偿这个基点上。
“特别是在政府的调解之下,当双方在补偿的数额上仅有几万元分歧时,便再也不愿作出让步。在这个微妙的博弈过程中,如何把纠纷短平快地解决掉?”
常安镇政府的民间维稳救助基金,就在这个最后时刻发挥了作用,“从基金中拿出钱,把缺口填上,如同一个平衡剂,一锤定音!”
建维稳救助金钱从哪来
民间维稳救助基金在常安镇萌芽,应该在去年4月。“镇领导早就考虑筹备这样一个基金,问题是钱从哪儿来?”董正茂说。
首先考虑的是能否从镇财政中开支,不过最后还是放弃。常安镇以农业为主,政府财政收入非常有限,开支这些钱不现实。
又把眼光投向当地慈善组织募集的善款。但经了解,在善款使用上,有明确的条列和分类,而政府面对的是化解处理危机,不在慈善的范围之内,“同时,慈善资金的动用报批严格,手续复杂,而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讲求时效性,刻不容缓”。
最后,镇干部们想到发动企业捐助。
2010年5月,基金第一次募捐,筹集到8万多元。现在,基金已募集到的资金接近30万元。
数次参与募捐的杭州长命电池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增幅说,基金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企业也应该尽一份社会责任。另外,企业在发展中如若遇到纠纷,也可以依靠基金调解和帮助,既是助人,也是自助。
基金“出手”事态平稳了
去年暑假,在常安镇与场口镇交界处的汤坞水库,发生一起溺水事件:3名在水库边玩耍的小孩,不慎落入水库。一人被救,另两名年仅15岁和8岁的兄妹溺水身亡。
两个孩子没有了,对一个家庭的打击可想而知。家属情绪失控,跑到水库的管理部门讨说法。
汤坞水库所有权属于当地三个村,当时作为旅游资源外包了出去,事发时,正有工程队对水库大坝维修施工。
调解在事发第二天开始,失败。第二次、第三次调解,也因为死者家属对经济补偿的金额不满而失败。
家属准备抬尸去水库管理方。
“在农村,如果外村的尸体抬到本村,村民们是非常忌讳的,这样两个当事者之间的纠纷,就会很快发展为两个村之间的纠纷。”董正茂说。关键时刻,负责基金的工作小组商量后决定,在水库管理方答应的补偿金额外,再由基金补助2.5万元,把双方分歧的缺口补上。
补偿金额的缺口补上了,死者家属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事态转危为安。
【专家观点】
维稳基金是政企合作好模式
自去年4月,常安镇的民间维稳救助基金已动用了数笔。
调解纠纷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摸索经验。目前,基金专门出台了《常安镇维稳救助基金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动用基金必须是涉及到生命死亡的突发事件,同时还设计了一套审批流程。
董正茂表示,一般的邻里纠纷,不会动用基金,不然会适得其反,会把小纠纷闹大。
在基金实行初期,也有人认为,它类似慈善模式。董正茂认为,两种模式的共同点,都是对困难群众提供帮助。但维稳救助基金主要是在化解矛盾危机、调解纠纷中发挥作用;慈善则主要是救助。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认为,在发生矛盾后,有这样一个基金从资金上给一方一定补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在常安镇的这个基金上,有政府的身影也有企业的身影,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政府和社会合作的良好模式。
杨建华表示,政府在进行类似探索的同时,不能仅补偿了事,其他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如对当事人的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应是心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