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伟平,男,1974年4月出生,2005年1月入党,民办非企业单位云和县城西葡萄研究所所长,近年来致力于农村技术推广应用,引领农民创业致富,连续两届被评为省、市、县三级农村科技示范户,星火科技带头人。
几年前,季伟平绝对想不到,自己能够受农业部邀请,作为浙江省唯一参加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总结大会的农民,在会上向全国农民精英作经验介绍。
2010年10月30日,他匆匆收拾行李,前往广西省南宁市田阳县,在那个美丽的壮族自治区的舞台上发出一个新时代农民的心声。
“大家好!我叫季伟平,是浙江省云和县的一位普通农民。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后的喜悦。”在宽阔的会议室,他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思绪不知不觉又拉回到几年前。
创业难,农民创业更是难上加难!缺少创业资金、缺少市场营销经验、缺少技术,这些都不算什么,最令这些一心想做市场“弄潮儿”的农民感到举步维艰的是:如何突破农民自身的局限,如何去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型农民,归根到底,如何改变自己旧日封闭的传统观念。
2010年5月,对于季伟平来说是个意义重大的日子,他有幸参加了农业部在山东西霞口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为期七天的培训让他在系统学习农村实用技能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创业历程的机会,勤劳智慧的西霞口人给了季伟平一个启发: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应该像太阳一般照耀别人,像引擎一般拉动别人的热情,像火焰一般激发别人的信心,同时无微不至、细致入微……这才是新时代的农民,这才是自己应走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季伟平将自己的事业定位在葡萄种植上。经过十年的努力,他已经建成了80亩葡萄园,并依托葡萄园建立了城西葡萄研究所,年收入达13万元。从各方面看,季伟平创业似乎已经成功了。当时,很多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前来请教葡萄种植技术,不过,起初他还有所保留,他担心自己的技术被村民学去了会产生当地葡萄市场的竞争,影响自己的销路。
但是,参加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后,季伟平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的路要走,原来赚钱和创业并不是一回事。在培训班上,季伟平记住了当地老支书的一句话,“农村带头人要带着大家一起富,大家富了自己的发展也才更加有后劲”。这时季伟平才明白自己真正缺少的是什么,是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觉悟!于是,季伟平立即针对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为自己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其中第一项就是要办一个葡萄技能培训班,将自己的技术传给大家。
为了开设培训班,季伟平投资了10多万元资金建设了新教室,并邀请省农科院的葡萄专家和种植能手授课,培训课程安排了技术培训、市场前景分析、基地考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果交流,课程设计合理紧凑。为保证培训的质量,他还针对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培养计划,并采取全程指导、定单销售的培训新模式,确保培训一人,创业一项,带动一村,致富一方。
以前,云和种葡萄的农民只有个位数,而且产量不高。自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后,开始种葡萄的农民达到了60多个,其中大部分是培训班的学员。到2010年底,一位学员建起了50多亩的葡萄园,这让季伟平比赚钱更有成就感。
以前,由于缺乏技术导致葡萄病虫害严重,由于对市场分析不够,盲目引进品种,结果亏了一大片。种了10多年的葡萄,走了不少弯路,栽了不少跟斗,这让季伟平吸取了不少教训。因此,他深深明白,仅靠理论学习和短期实践操作,农民种植葡萄还是有风险的,绝不能培训完就放手不管。他不但亲自担任指导老师,还为每10个学员分配1位葡萄种植专家作为技术指导,手把手教他们种,同时他向学员们承诺,到种植第二年的时候,他们种植的葡萄至少会有每亩3000斤的效益,如若做不到,后果他负责。
为农民提供苗木、替农民包销售,只要能想到的,季伟平都积极做到。“只要农民看到葡萄种植的良好效益,只要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葡萄种植一定会作为家乡重要的产业来发展。”季伟平说。许多人问,这样教别人,岂不是鼓励别人抢自己的饭碗?事实证明,季伟平和其他葡萄种植户形成了“双赢”局面,他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其他农民利用自身的种植能力,钱只会越赚越多,单打独斗永远不能抢占市场的先机。
季伟平认为,打造品牌、发展生态农业、创新技术是新时代农村实用人才的必修课。季伟平研发的葡萄速成早产省力化栽培技术就是葡萄技术创新的证明。这项技术不但能够让农民更省钱,还不用提前1-2年育苗,不用复杂架式,管理简化,真正做到了投入少见效快,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迎合了当前国家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农业部还将该技术列入“十二五”跟踪调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