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中国人”,这是人民日报评论中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巨潮沿着从农村到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的路径流动、激荡,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活力、新气象。然而,因城乡异俗、观念有别造成的冲突,时有发生;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为生存与利益产生的矛盾,客观存在。如何使不同人群和谐共处,携手融入不断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玉环县通过构建情感型社会,在促进外地人与本地人融合方面,作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本报今起推出一组报道,从不同视角介绍社会管理创新的“玉环经验”。
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你们在玉环过得还好吗?”如果你这样问新玉环人,多数人会这样回答,“不是还好,而是很好。”
流动党员田寿华,因患癌症不得不回老家治疗休养。1个月前,老乡们发现他又回到了玉环。“还是这里好啊!”老田感叹。
自患病后,老田所在的流动党支部发动党员为他捐款,玉环县和龙溪乡两级政府给他发补助。在老家时,支部还定期安排党员与他通话拉家常,老田常常被感动得泣不成声。
玉环户籍人口有40.6万,外来人口达23万。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怎么融合?这是该县构建情感型社会的重大课题。
在流动人员中建立流动党支部,这是玉环社会管理的一大创新。这些流动党支部像一座座连心桥,让玉环人与新玉环人融合度逐渐提高。
从“求助站”到“求职站”
老田所在的流动支部是龙溪乡蕲春党建工作站,2007年初成立,是全省首个外来人员党建工作站。
6月底的一个晚上,从省里参加“创先争优之星”表彰大会回来的副站长詹智,草草扒了几口饭,赶到广场组织老乡唱红歌。他说:“他们隔三岔五不到这里一趟,心里不踏实。”
扎根龙溪12年的流动党员詹寿书,常来站里。他们夫妻都在一家阀门企业上班,寿书还当上了车间主任。他说:“6个车间主任有3个是外地人,他们都是站里的常客。”
不过,“外地人”的说法常被詹智纠正。
有一年大暴雨,乡里一条河道猛涨,危及十几户农家和一家超市。刚巧路过的詹智立即跳进河里,清理杂物,解除了威胁。超市店主感激地说:“没想到你们外地人这么仗义!”詹智拧着湿透的衣服,笑笑说:“我们也是玉环人啊。”
户籍人口1.8万的龙溪乡,目前外来人口达1.5万,大部分来自湖南蕲春,其中外来党员62人。党建工作站成立至今,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300多起,其中突发性事件10多起,受理各类来信来访4000人(批)次。
詹智注意到,近两年来,老乡要求维权的事件明显减少,他们现在更多的是希望站里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以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根据老乡的需求变化,工作站正在从‘维权站’变成‘求职站’、‘求技站’和‘心灵驿站’。”詹智说。
从“调解人”到“贴心人”
收起卖早餐的小摊后,有着20多年党龄的周克强跟往常一样,来到清港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所,走进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党建工作室——老周工作室,开始工作。
60出头的老周在部队时一直在政治部工作,是做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2009年9月工作室成立至今,接到各类事件168起,成功调解156起。
去年4月,一名外来人员上班时被企业吊车砸死。死者家属情绪激动,聚集了200多个老乡,准备把尸体抬到公路上。“死者是你们的兄弟,也是我的兄弟,心情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采取过激行动,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老周苦口婆心地劝说,连续五天五夜,没有离开死者家属,用家乡话一个个谈心,终于平息了死者家属激动的情绪。
“老乡的面子还是挺管用的。”老周说,“有时他们找到这里,只不过想聊聊天,谈谈心,甚至只想听听湖北咸宁家乡话。”每当这时,老周便敞开心扉与老乡谈心。有一次,老乡项继德找老周谈,谈得眼泪汪汪:“今天,我总算找到回家的感觉了。”
据清港镇组织委员林高龙介绍,老周知名度大了,业务范围也扩大了,清港镇以外的湖北人、湖南人、四川人也经常会找他。
从“中间人”到“当家人”
去年11月,楚门镇山北村两委换届选举,湖北咸安人郭松平以最高票当选为村支委,成为第一个进入玉环县村两委班子的外来人员。
“咱老郭成‘当家人’了!”老郭的老乡们既惊又喜。老郭自己也没想到,这个有名的富裕村,会让一个外地人成为当家人。
山北村新民小区住着2200多人,是玉环县目前最大的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老郭是新民小区流动支部副书记。
老郭的威望缘于处事不偏不倚。今年4月,一位小老乡因厂方不同意他辞职,与厂方发生冲突后装死吓唬对方。立即赶到医院的老郭,像老医生一样仔细观察了这位小老乡后,突然握紧他的手。出于本能,小老乡也握紧了老郭的手。老郭趁势一把拉起小老乡呵斥道:“装什么死!”小老乡一下子被老郭唬住了。经老郭协调后,双方都比较满意。
事后,大家都称“老郭有威风”。老郭笑道:“我哪来的威风,要说有威风也是党组织给的。”
成为“当家人”后,老郭已参加了10多次村务会议。今年3月,老郭向村支部建议,将新民小区的简易平房分批改造成高层公寓,让更多新居民能够入住。
从“打工者”到“创业者”
玉环亚伦眼镜有限公司的会议室,是湖北省秭归县在玉环流动党支部的活动阵地。这家企业是来自秭归的“80后”青年王飞创办的。
初到玉环,王飞才20出头。一开始,他做的是快递,兼做眼镜业务。五六年的历练和积累,职教毕业的他实现了从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目前已拥有亚伦公司和灵通货物托运站两家企业。
在玉环的秭归人有5000多。常常因为老乡的事,王飞忙得顾不上自己的企业,甚至会耽误一些业务。对此,不少人表示不解。
“我是一个企业主,更是一名党员。如果能够把老乡服务好,让他们安心参与玉环经济建设,更好服务家乡发展,苦点累点,值!”王飞说。
自2008年6月支部成立以来,在玉环的秭归人中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刑事案件。王飞说,以前,老乡遇事首先是找更多的老乡一起闹事,现在,他们都是先找支部帮忙。
在王飞的带动和帮助下,先后有10多名在玉环的秭归人回乡创业,成了致富能手。此外,在2009年的秭归县村两委换届中,有12名在玉环的秭归优秀青年进入了村两委班子。
今年3月,流动支部换届选举,王飞任支部书记。
让小老乡们特别羡慕的是,眉清目秀、谈吐不俗的王飞,还娶了一位漂亮的玉环姑娘。
从“大胖子”到“大胖哥”
“刚到这里,看见‘大胖哥’,有点怕。”李武来自四川内江,是个退伍军人,在玉城街道环礁村开快餐店,说话很直爽。
“大胖哥”,指的是村流动党支部书记兼综治站站长赵全高。赵全高长得五大三粗,喉咙也粗。李武承认,一开始老乡们私下里都叫他“大胖子”。
离玉环汽摩配园区很近的环礁村,住着5500多外来人口,而本村只有825人。尽管遇到的纠纷多,但每次调解,赵全高都能做到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因此“怕他的人”也逐渐信任他了,改口称他“大胖哥”。
在赵全高等建议下,2008年环礁村成立了玉环首批村级流动党支部,10名外来党员还被纳入“网格化”综治管理体系中,成为综治工作的“主力军”。该村已连续两年实现“零”刑事案件、“零”重大群体性纠纷、“零”集体越级上访。
玉环作为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试点县,已连续6年被评为省平安县。县综治办提供的数据表明,6年来,该县外来人口刑事发案率每年以4%至5%的速度下降。
“本地人和外地人融合步伐已明显加快。”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局长刘欲忠说,至今,他们中有3人当选为县党代表,2人当选政协委员,8人列席县人代会。
县委组织部长陈燕萍说:“流动党支部既是减压阀,更是连心桥,作用不可替代、不可估量。”据统计,4年来,玉环流动党支部已成立91个,流动党员从386名发展到1865名,涵盖区域包括全国26个省的72个县(市、区)。
建党90周年前夕,玉环县委所有常委分别去看望慰问了田寿华、王飞等21名流动党员。台州日报 陈小波 鞠贵芹 骆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