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1日讯
“你为什么留在玉环?”很多新玉环人会答:因为有爱,这里就是我的家。
2004年,唐安海带着“淘金梦”来到玉环。8年过去了,“金”没淘到,他却扎下了根,不想再回重庆梁平老家了。
21年前,毛文康两手空空来到玉环,从挑夫变成了老板,年初当选第三届“十佳新玉环人”。
玉环县各级党组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的贴心服务,县综治办的细致管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为新玉环人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有爱的地方就是家。有家,才有温暖、尊重、认同和支持。在“家”里,心越贴越紧,新玉环人慢慢变成了老玉环人。
真心捧出一片爱
7月4日上午8时,老郑调解室来了位“客人”,她就是江西籍民工邓银凤。
40多岁的邓银凤在一家眼镜厂打工,因公司没有依法答复她的辞工报告,请老郑帮忙维权。
老郑叫郑光友,是外来民工的“保护人”。今年1月7日,大麦屿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郑调解室正式成立,主要帮助企业员工维权。接到邓银凤的案件,老郑赶紧拿起电话,联系企业老板。
最近20多天,老郑一直在养病,但碰到关于新玉环人的案子,他还是照样接。
6月12日,在家休息的老郑从电话里得知两个民工需要帮忙,跳上公交车就往调解室赶,走得太急,下车时没踩稳,左脚跟骨折。
56岁的老郑,热心、公正、仗义。他说:“这个调解室,是为玉环人服务的,无论新玉环人还是老玉环人,我都会一帮到底。”他调处成功的28件纠纷案,有20件涉及新玉环人。
今年3月,来自湖北秭归的马燕和梅卫,因辞工和老板发生争执。老板以他们没按法定程序辞工为由,不肯付工钱,双方争执不下。老郑明白,如果按照劳动法,两名工人理亏,于是跟老板讲起了情:“他们打工挣钱不容易,给点生活费不过分。”
在老郑的调解下,企业老板同意支付三分之二、共计2109元工资。马燕和梅卫拉住老郑的手,连说“谢谢!”
玉环县西门社区,有一条“热”了8年的“陈大姐热线”。以陈萧华、陈丽萍为骨干的6人服务队,不光为社区居民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杂事,也为新玉环人维权。
2009年,一位贵州籍民工因病辞工,揽下的装修活才做了一半。本地老板以工程延期、损失严重为由,迟迟不付工资。“陈大姐”们出面,第一次约这位老板谈话吃了闭门羹,连续约了3次,终于感动了对方,圆满解决了纠纷。
近年来,玉环流动人口聚居点建起了“和谐调解室”、“老乡调解室”、“姐妹维权室”,遇到矛盾纠纷,新玉环人有了可以依靠的“娘家人”。
县综治办副主任周继红说,2003年以来,全县综治基层基础不断加强,做到了“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户户拥有爱的家
40岁的王红燕,每天上午11点就收了水果摊,回到楚门镇山北新民小区的家里。
王红燕租的是一间27平方米的单间公寓,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2005年,王红燕和丈夫从湖北利川来到玉环,一直住在这个小区。她开心地说:“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家,是每个人内心最渴望的温暖处所。玉环的新民小区,就是一个个温暖的家。目前,玉环县共建成新民小区等集中居住点115家,6.2万人入住。
玉环流动人口多,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玉环连续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连续两次获得省综治工作先进,被列为全省四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试点县之一。
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局长刘欲忠说,实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管理,能够整合综治等资源,实现服务与管理的结合。
玉城街道环礁村,流动人口4000多人,为本村人口的5倍。在兴建新民小区、安装视频监控同时,该村创造了两个“ABC”管理模式。
第一个“ABC”是对出租房的分类,A类为房东自住房,B类为主房旁的辅房,C类为其余老房子。这三类房子分别被编号,一户一档。
第二个“ABC”是对流动人口的分类,即放心人群、怀疑人群和高危人群,分别由党员、村民代表和村两委班子包干,跟进服务、管理并进行实时防控。
王红燕说,小区不仅有幼儿园、健身场,更重要的是有保安、监控,住着舒服又安全。丈夫每天卖菜,6岁的儿子上幼儿园,王红燕感慨:“这样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啊。”
周继红说,近6年来,全县4成村居、社区实现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零发案”。县流管局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90%以上入住新民小区的人,对生活环境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
每一颗心不流浪
关爱新玉环人,早已成为共识。社会各界以不同的行动,为爱护航。
楚门镇党委汇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等各界力量,成立了外来人员“关爱基金”。县妇联牵头建立妇代会,为流动妇女提供维权、法律援助等服务。
6月底,肖利就盼着暑假早点到来,因为她可以天天去最喜欢的“星星点灯”关爱基地了。
12岁的肖利来自湖北,随父母住在山北新民小区。以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她和小区的学龄孩子,总被忙碌的家长撇在家里。
山北新民小区住着2200名新玉环人,其中民工子女68人。去年5月,外来党支部、团委、妇联等,联手办起了“星星点灯”外来民工子女关爱基地。东方中学的教师、县二医医生及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经常来给孩子们体检、上课,陪他们聊天、做游戏。
去年9月20日,3000名新龙溪人欢聚花岩浦村剧场,共庆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场的亲情热线开通了,新玉环人通过免费电话,用乡音传递着佳节的祝福。
“外来民工子女暑期集中训练营”,关爱“流动花朵”,“亲情一家团聚、共享一片蓝天”,“城乡少年手拉手·快乐童年共分享” ……在爱的天空下,每一颗心都不再流浪。
人人都是“当家的”
在山北新民小区南区,村民叶菊花承办的环保幼儿园坚持了10年,除了接收本地孩子,还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玉环学龄民工子女近2.6万人,在全县占比44%。像当地孩子一样,有书读、读好书,曾经是23万新玉环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为了让“小候鸟”不再迁徙,玉环县按照“公办吸纳为主、民办接受为辅”的原则,减免困难学生费用,规范学籍管理,鼓励兴办民工子弟学校。
目前,全县公办民工子弟小学5所、初中3所,吸纳12600多人就读。民办民工子弟学校达12所,就读人数13200多人。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个历史范畴,新老玉环人互相认同,互相融合,最后就只有‘玉环人’。”县流管局副局长毛冬明,不喜欢“流动人口”这个称谓,甚至不喜欢“新玉环人”这样的字眼儿。
今年3月,袁关秀列席了玉环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代表,她觉得使命很神圣,每天准时参加会议,回去及时向同事传达会议精神。
袁关秀2000年来到玉环,现在楚门长城宾馆做酒店管理,主管人事工作。她说刚来玉环时,很多人不信任她,她凭自己的实干和能力,慢慢赢得了尊重,“列席县人大会议,就是县里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鼓励。”
近年来,玉环县通过“十佳新玉环人”、“十佳来玉创业共产党员”等评选活动,为新玉环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舞台。优秀的新玉环人当选县党代表、县政协委员,有的还被县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