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这些外表诱人但有些“异常”的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据7月18日本报)。
“乙烯利”、“绿直灵”以及之前曝出的“膨大剂”,均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多省市普遍使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能说相关部门完全没有给这些“药”以说法。比如,7月5日,农业部相关负责人对我国个别地方出现的“膨大剂西瓜炸裂事件”作正式回应时就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量非常低,只要按照批准使用方法使用,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然而,农业部看似正式和权威的回应,却得不到公众理解,无法平息质疑。道理非常简单,水果、蔬菜在种植过程中,除了必要的肥料和水份,有必要使用这“剂”那“剂”吗?农作物以原生态面目与消费者见面,到底有多难?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被广泛运用甚至滥用,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利益驱使,以及背后严重的发展短视。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日本一家企业在山东莱阳租地1500多亩,种地、养牛,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的事情。日企这种被我们视为“笑柄”的行为,背后却隐含着极大的责任心。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态度暧昧。尽管相关专家甚至农业部都表态说“催熟剂”、“膨大剂”“适量使用无害”“残留非常低”,是不是就可以忽略不计了?难道我们非得“催熟剂”吃一点、“膨大剂”吃一点、“瘦肉精”吃一点、“三聚氰胺”吃一点……做一只快乐的“温水青蛙”,让有毒有害物质,在我们的身体里凝结,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继承?切莫让这些“催熟剂”成了“催命剂”,损害了国人健康,危及了民族未来,才想起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