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追尾事故第二天(24日)下午4点左右,当时温州市特警支队长邵曳戎接到指令说要把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用吊机吊起来,放到桥下来清理。当时他没有同意,坚持在铁轨上也就是原地清理。
这一决定,换来了最后一位获救的女孩项玮伊的生命。
那么,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生命探测仪是不是真的显示没有生命迹象了?当时是不是真的有人下令要把桥上车厢吊下去?此人又是谁?
昨天下午4点多,邵曳戎一身作训服,终于来了。
他微笑着坐到椅子上。
早上10点多,有人开始在微博上传“不同意将车厢吊到桥下清理,因而让伊伊得以获救的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在媒体报道后,目前已经被处理。”
很多网友都在转,担心邵队会不会真的受处分。之前,我因为心怀不安,曾给邵曳戎发短信说:“邵支,对不起,让你有压力了!但是你的坚持才换来一个生命,我无法不让大家知道。”
邵曳戎说:“有点压力,哈哈。没事。”
下午1点,温州公安局宣传部门辟谣,“关于网上所谓‘救了伊伊的温州特警支队长邵曳戎被处理’一事纯属谣传,邵曳戎未受任何处分。”
邵曳戎40多岁,个子很高,方脸。看上去应该是打篮球的好手。
昨天本报的报道里,邵曳戎提到“自己有过多年的事故处理经验”,他在做特警支队长前,是交警领导,之前又是特警、刑警……公安系统的几大警种,他都有涉及。
因此,他对大型搜救、救援和现场处置,都很懂的。
2008年7月,邵曳戎带队援助青川,他带领50多个特警在青川待了2个多月,那时的青川还是废墟一片,而天气正好从热到冷,天气变化很大,一切百废待兴,而且这支援川特警队伍,是所有队伍中平均年龄最大的;而后方,那时奥运会即将召开,安保任务压得紧。
两头焦的情况,他们都挺过来了,就相当于大风大浪都见识了。就像人家说他们特警队伍偏大,邵曳戎说:“年长的特警经验会多些,虽然可能个人的困难会多些”。
经验,也许是邵曳戎在24日下午,面对有关方面说用吊机时,坚持说“不”的底气吧。
邵曳戎在现场指挥搜救
你为什么坚持原地搜救?
记者: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邵曳戎:在机车的车厢当时经过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搜救后,被追尾的车厢(记者注:16号车厢)压在铁轨上,真的没办法了。当时,有人想把桥上的这节车厢吊下去,吊到桥下去,进行清理,我们的意见是坚持在桥上,坚持在原地施救。
记:你刚才说当时有人说要把桥上车厢吊下去,这个有人指的是谁?
邵:当时在桥面上铁路部门的一个工作人员。
记:当时的生命探测仪不是显示没有生命迹象了吗?
邵:小女孩当时确实没看到,当时上面有很多死者遗体,还有很多碎铁片,都压住了,生命探测仪也不是万能的,从技术上很难发现,后来我们在救出的位置再看,的确很难发现。
记:为什么坚持在桥上施救?
邵:我以前处理过很多事故现场,根据经验,不管怎么样,这个吊机把车厢吊起来,不管我们对这个车体懂不懂,都会在空中造成挤压,万一有什么散落物掉下来呢?怎么办?
我以前是交警,处理过很多交通事故,根据经验,我们坚持在桥上处理。
我们一直在铁轨上搜救,即使没探测到生命,我们也要施救,我们检查到每一个车厢,有疑点的地方必须要搜救,必须要落实,刨根问底。
我们用探测仪,任何科技仪器都有缺陷,我们要相信,但不依赖它。我们的施救人员,特警、消防战士,特别是消防战士穿着厚厚的衣服就等在那里。
一支职业搜救部队是怎样救援的?
此次7·23救援中,温州特警是不可忽视的一支精锐部队。
有特警支队抽出的122人,加上从鹿城、龙湾、永嘉三个巡特警大队抽调的230个人,一共有352人。
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当年跟随邵曳戎出征青川的“老友”。
在应急救援上,他们都实战经验丰富、个个好身手,抗台风啊,抢险啦什么的,都有他们的份。
对特警,我们都想象成那种戴着墨镜穿作训服手持冲锋枪的形象,一派铁胆英雄。
“可特警的根本职责也是服务百姓”。邵曳戎说——他们这支团队还获得过当地的市劳动模范集体称号。
因此,当消息传来时,邵曳戎马上根据市公安局领导指令调兵遣将,短短二三十分钟内,352人全部到岗。
这是消防部队抵达后不久的第二支“尖刀部队”,当时9点不到。
记:这么快反应是怎么做到的?
邵:我们有一系列的应急预案。而且我们不仅经常拉出去演练,还常有紧急任务,我们有一个联系的方式。
我们通知就是打电话,但不是一个个的,这个联系方式是塔字形的,也就是一打二,二打四,四打八,这样扩张开去。我们有警用信息平台,但我们不发短信,因为不能保证收不收得到,万一没收到呢?
我那天正好在办公室里写材料,但我们都飞速抵达。我们一接到报告,就马上用这种塔字形方式很快完成了联络通知到岗,要知道那天是星期六,很多民警都在休息,也可能出去和家人玩了,离事发地很远,但我们是一支有素质的专业队伍,就应该是这样职业的。
记:到现场后,做了什么?
邵:现场很多老百姓在帮着抢救,但当时太乱了,我们马上分配任务,一部分民警拉警戒线,一部分人负责维持秩序,一部分人负责救援,救援也是分好点和位的,还有一部分疏散那些被撞的两列车上的老百姓,后来还有一列停在不远处的其他动车上的老百姓。
以前处理过大规模的应急突发任务,但还是没这个现场这么复杂,难度这么大。
记:你们为救援做了哪些准备?
邵:我们准备了探测仪、扩张器等救援设备,但最后都没有用,因为救援现场千万不能乱——这是多年经验的铁律。
如果这个队用探测仪探测,那个队也用,到时候就弄不清楚了。所以一项工作,最好是由一个部门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