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8点半,16岁的郑宜晋送别父母后,一个人回了医院。
10多分钟后,郑宜晋的妈妈梅琳接到医生的电话,女儿昏了过去,情况危险,正在抢救。
8月15日凌晨2点30分,梅琳被告知,女儿已经走了。
郑宜晋留院观察9天了,一直低烧,没有查出病因。
就在发病前,她的脚底板曾被蜂蜇伤过。
被蜂蜇伤后曾昏了过去
为什么一直查不出病因
事情始于10多天前。
“女儿在金华安地镇报了一个培训班,被蜂蜇了一下,感觉胸闷和头昏。”郑宜晋的父亲郑诗国说,8月5日下午女儿突然昏了过去,他赶忙给孩子掐人中,1分钟后醒了。
次日一早,一夜难眠的郑诗国带着女儿去了医院。初步检查,没发现特殊情况。可郑宜晋感觉胸闷、头昏,有点低烧。
医生让郑宜晋住进急诊科的观察病房。
“孩子身体一直很好,还拿过金华女子网球亚军呢。这是怎么了?”郑诗国想给在北京出差的妻子打个电话,可孩子不同意,“妈妈很忙,不能让她担心。”
为什么一直查不出病因
8月15日下午,金华市中心医院给出了猝死的两种可能性:恶性心律失常和蜂蜇伤。
“孩子被胡蜂蜇伤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只有胡蜂才有这么大的毒性。”一位不愿吐露姓名的医生推测。
如果是胡蜂蜇伤,为什么一直都未检查出病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生鲍坚强说,被蜂蜇伤后,毒素会进入到血液,应立即检查血液,这时的毒素好比沸腾的水,根据血液标记,找出病因的可能性非常高,再对症下药;如果拖了几天再去检查,毒素潜伏在血液里,就像一个安安静静藏在角落里的杀手,不易发现。不同的毒素成分不一样,引起的个体反应也不一样。等到某个节点,潜伏的毒素就会爆发,引起心脏问题。
在浙江蜇人的大部分是胡蜂
“在浙江省内,蜇人的大部分是胡蜂。”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陈学新教授说。
2008年9月3日,磐安维新乡胡家坑村一老太太上山砍竹被胡蜂蜇伤,一直低烧,4天后死亡。磐安消防队员找到附近一片竹林,将一窝有“杀人蜂”之称的野生胡蜂清除干净。
陕西省安康、商洛、西安等地的一些村庄曾频繁发生胡蜂袭人事件。2002年—2006年初,仅安康一地胡蜂就致使715人受伤,36人死亡。
现在城里也有胡蜂了
胡蜂科属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的一总科,全世界已知约5000种,中国记载200种。
胡蜂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17个省市都有分布。
据资料记载,浙江省内分布的胡蜂种类比较多。现已查明的就有34种胡蜂科,其中包括11种马蜂科。
胡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植被茂盛的地方。
由于很多城市的绿化都比较好,而胡蜂以昆虫为生,有些城市的绿化带上也会有胡蜂,但数量不多,也不会对行人构成威胁。
胡蜂的毒性是最猛的
蜜蜂和胡蜂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蜜蜂是采蜜的,而胡蜂靠捕食昆虫为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肉食性动物,多数时候胡蜂是一种益虫。胡蜂喜欢甜食,所以它们还常常捕食蜜蜂。
说到有毒,蜜蜂科和胡蜂科都有毒,但数胡蜂的毒性最猛。
蜂尾的那根刺其实是输卵管,连着蜂的内脏,内脏里有毒囊,产卵管上有倒刺,一旦蜇了人和家畜,它的倒刺就收不回去,内脏也一起留在了外面,蜂飞走了也很快就死去了。
毒性其实是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一旦通过蜂刺进入人体,人就会产生排异反应,体现在被蜇处,就会有肿块。
按凶猛度来排位,胡蜂第一,马蜂其次,蜜蜂第三。
一般情况下,人就算被一两只胡蜂蜇了,处理得当,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攻击人的蜂量一多,人就会有危险。“哪怕是家蜂,如果数量一多,被蜇的人也有生命危险。”
野外遇到胡蜂袭击怎么办?
“胡蜂一般不随意蜇人,除非自己的活动范围受到侵犯。”陈学新说,胡蜂中有一种叫九里蜂,据说它们一旦锁定目标,会追出九里路。除非目标不动,它们才作罢。所以,遇到胡蜂,最好不要动。“你停着不动,它们只绕着你飞,不会主动攻击。”
有过多次剿灭胡蜂经验的磐安消防队员说,正确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别反击,否则会招致更多胡蜂攻击。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必须通知熟悉胡蜂习性的专业人员处理,千万不可自作主张乱捅蜂窝。被胡蜂蜇后,应马上拔除毒刺,涂抹一些碱水,或将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以中和毒性。另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及时去医院就诊。
郑宜晋8岁在报纸上发文章,她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书架上面摆了近200本书。
“我女儿很小就认识字,每次跟着电视唱歌的时候,就会记下显示屏下方的字。”在母亲梅琳的笔记本上写着:郑宜晋4岁开始登台,得过歌唱、英语、口算、朗诵、写作、网球等各种大赛的奖项。
梅琳说,她给女儿准备的婚嫁礼物,是两本笔记本,里面有她写给女儿的信,还有许多女儿上学和生活中的琐事。可惜这个秘密女儿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梅琳的手机铃声,还是女儿走前一晚录的《因为爱情》。
杀人蜂
是意大利蜜蜂和非洲蜜蜂的杂交产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在我国尚未发现这一蜂种。杀人蜂毒性很大,攻击性强,但只要其活动范围不受侵犯,它们也不会随意攻击。
有资料说,这种可怕的杀人蜂是由于人类偶然疏忽才产生的。1956年,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引进了35只非洲蜜蜂。这些蜜蜂由于多年生长在非洲密林中,自然条件严酷,养成了一遇挑战就一起攻击的特性,脾气暴躁,毒性很大,对人畜都不利。在饲养时,圣保罗大学研究室在蜂箱入口装了铁丝网,防止它们跑出去。
有个警卫人员误将铁丝网取下,转眼间,有25只蜜蜂逃出来,再也没办法追回,最后成了杀人蜂。这些蜜蜂适应自然的能力极强,繁殖速度很快,所以,至今没能有效遏止它们蔓延。
据都市快报 作者 杨法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