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青海8月16日讯(特派记者 麻雪莲)八月的海西,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海西人载歌载舞庆祝新生活。浙江开展对口援青工作一年以来,14名浙江干部先后扎根第二故乡,陆续启动一批民生工程,提升老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今天,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带队看望慰问了援青干部,同时视察了州图书馆等援建项目,开通了州医院网络医疗服务平台,启动了50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项目。
蔡奇说,援青三年,也是感情倍增的三年,每个援青干部都把海西作为第二故乡,为家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援青也是一次互援,对海西和浙江来说是互利共赢。蔡奇希望,每位援青干部都要出色做好援青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援建项目、产业招商和人才智力援助,在工作中树立起浙江干部的良好形象。
州人民医院网络服务平添开通
网络会诊让看病更方便
上午10点,在海西州人民医院远程会诊视频教学室,围坐着一屋子医务人员和援青干部。接通网络,海西与浙江通过网络医疗服务平台进行了首次对话。
蔡奇坐在海西会诊室视频前,网络那头,是身处杭州的省卫生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干部们。大家对会诊平台的投入使用,充满期待。
“不仅要用好这个医疗服务平台,你们有机会还要到海西来,现场会诊。”蔡奇在通话中表示。浙大一院专家领导诚恳地点点头。
今后有了这个会诊平台,海西州人民医院可以与浙大一院进行病理诊断、远程会诊、学术探讨等。州卫生系统相关负责人对此满怀信心,如果这项便民工程使用顺利,他们将向县一级推广。
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工
民生为先500户游牧民将住进楼房
海西州都兰县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部,高寒、干旱。每逢冬春两季,干旱、风雪灾害频发。畜牧业抗御灾害能力弱,游牧民生活条件还能进一步改善。
下午3点,浙江援建都兰县500户游牧民定居工程开工。牧民每户能拥有不低于60㎡的建筑面积,定居房户型设计周全,从客厅、厨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这500户游牧民将基本告别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从寒冷、潮湿的帐房搬进温暖、亮敞的定居房。
当天,慰问团一行还考察了海西州图书馆援建项目。该项目按国家II级图书馆标准设计,其中馆内装饰装修以及扩建工程由浙江援建。我省投资约2300万元,计划于今年9月初开工,明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3000万元援青资金用于教育等六大项目
高寒、缺氧,加上离家的孤单,考验着每位初来乍到的援青干部。“一年前,我心里也有些想法。”现任州委常委、副州长的张明坦率地说,“其他几位干部对事业的热情感染了我。”
来自宁波的龚国文在海拔约3400米的天峻县任职,他设法组织干部赴宁波培训。杭州干部徐林亮任德令哈市委常委、副市长,他走访了18个社区,从浙江弄来了3000多件羽绒服。都兰县委常委、副县长沈卫东经过调研,完成了城乡一体化编制……
蔡奇视察州图书馆援建项目
在青海,石头有时也能被风吹着跑。援青干部克服了环境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在援建道上拧成一股绳。到今年,我省共有14位援青干部分别担任州、县、市(行委)常委、副职,分管交通、经济、劳动人事、旅游、农林水利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援青干部牵线搭桥,开展两地人员培训考察,宣传推介海西。同时发挥优势,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共引进13个项目,其中3个项目的投资在4亿元以上。
据悉,我省首批对口援青资金3000万元,用于游牧民定居工程、教育、医疗、图书馆、干部人才培训等六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