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9日讯
小雪说,自己高中就读于杭州高级中学;这次高考考了741分,已经被北大录取。老实的父亲深信不疑,准备酒席宴请亲朋好友(详见早报昨日A4版《余杭'北大女生'疑团》)。
高中这三年,小雪到底是在哪里读的书?
直到昨天,父亲还是相信,女儿是在杭高读的。
昨天经过记者走访,谜团终于揭开:中考后,小雪考进了一所职高;今年参加高职院校的单考单招考试后,又被一所高职院校录取。
主动放弃镇里的奖励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小雪家所在的镇政府。
“镇里有个政策,独生子女高考分数过一本线的,可以领到1000元的奖励。”一位副镇长说,每个村里都有人负责统计本村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学生。
“我们这里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是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副镇长说,谁家的孩子成绩好,考上什么好学校都是大家争相传颂的消息。所以,小雪“高考成绩700多分、考上北大”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他们村的工作人员也自然把小雪的情况汇报到了镇里。
镇里在发放这笔补贴前都会核实一下考生的信息,当初小雪交上来的成绩单上没有准考证号码,所以无法核对。镇里的工作人员便给她打电话询问准考证的事情,小雪表示,这个奖励她放弃。
“当时我们工作人员对她的成绩也有点疑惑。”副镇长表示,但因为小雪最终没有提供准考证号,而且也放弃了奖励,最后不了了之。
父亲是个很勤恳的人
记者又找到了小雪家所在的村子,村里的一位陈书记介绍了小雪家的情况。
说起小雪的父亲,陈书记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勤恳。
“话不多,特别老实实在。”陈书记说,小雪家的条件不好,算是贫困家庭,平时父亲要经常出去打零工,大部分时间她都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村里的白会计说,小雪是个老实腼腆的女孩,小时候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有时打完招呼还会脸红。“说她撒谎,我真的有点不太相信。”白会计说,如果真的是撒谎,他相信,小雪也不是有意的。
老师的得力助手
记者了解到,小雪高中三年在一所职高读的书。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该职高校长。校长说,他们学校确实有这么一个同名同姓的女孩,该名学生今年刚毕业,已经被杭州一所高职学校录取。
“你们有没有搞错?!这个女孩在我们学校非常优秀,也非常乖!不会是同名同姓吧?”小雪高一、高二时的班主任沈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惊讶万分。但是在和记者核对了女孩的姓名、相貌、家庭地址及手机号码后,无一不吻合,这才相信。
在沈老师的印象中,小雪是一个很有礼貌,也很灵气、聪明的孩子。
“刚入学的时候,她的情绪确实比较低落,当时我也跟她谈了心。”沈老师当时鼓励小雪,虽然没有考上普高,但只要她努力,职高也一样能考大学。
果然,高中三年,小雪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还成为了沈老师的得力助手。
“每次期末考都是班级前三名,还拿过奖学金。高一那年,她还在期末表彰大会上作为代表上台发言。她一直是班上的团支书,做事情很负责。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都有她的份。”沈老师说,高考成绩下来的时候,自己也非常关心,还打电话去问:“她考了500多分,在专科线上算是高的。”
不过,说起小雪的父母,沈老师说自己确实没见过。
“每次打电话过去,都是她妈妈接的,让他们来参加家长会,也都说没有空。”沈老师说,“但在我担任小雪班主任期间,给女孩家长发了这么多的短信,他们应该知道女孩到底在哪所学校念的书啊!而且学期末我们的成绩单都是邮寄到学生家里去的,信封上就有学校的名称和地址。”
“我相信她编织这样的谎言一定有她的苦衷,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理解她、包容她。”听说小雪的情况后,沈老师表示,她会多多关注小雪,找机会跟小雪聊一聊,帮她走出困境。
专家: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村民、老师眼中如此优秀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撒下这么一个弥天大谎?一撒就是三年?而且还伪造了各种证据?
浙大城市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产学研基地儿童心理行为干预中心主任滕燕说,她相信,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小雪成长于单亲家庭,也许她是因为心疼父亲,想让父亲高兴,所以在考高中时撒了谎。也许当时她只是不小心撒了这么一个小谎,但为了圆一个谎,需要更多的谎言。慢慢地,小雪骑虎难下,走入怪圈。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先反思,要做自我检讨。”滕燕建议,父亲应该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跟女儿好好聊聊。
聊的时候千万不能去指责孩子,要认可女儿这样做是有她的原因的,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不是有意要欺骗。另外,不管女儿怎么样,她都是父亲眼中最好的女儿。在这样的前提下,慢慢引导女儿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孩子心里憋着太多的话,对她的成长是不利的,此时,需要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说出来。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也表示,小雪肯定有她的委屈和痛苦,这时候,大家应该试着去理解她,帮助她,让她走出心里的阴影。村民们也要一如既往、自然地跟她说话,不要遮遮掩掩,给她压力。
“这也应该让我们整个社会反思。”一位教育界人士说,为什么小雪不敢说自己考上了职高,而要撒谎说读的是重高?为什么小雪不敢说自己考上的是高职,而要撒谎说是北大?考进北大就真的是天之骄子?读高职就没出息?
这件事中,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人才观、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氛围,都是帮凶。
-记者手记
谎言背后的
无奈和辛酸
昨天傍晚,采访回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沉默。
就在几分钟前,我们亲眼目睹了残酷的真相对这个家庭的伤害。
愤怒的父亲脸涨得通红,扬起手吼道:“要不是看你们两个女孩子,我早就揍你们了!”在这一刻,我那“成年人该为自己言行负责”的信念有了一丝动摇。
我们的心跟随着这狼狈、伤悲的一家人一起隐隐作痛。
甚至,开始痛恨自己的职业。
我们是他们世界的闯入者。
这是一个宁静的村落,下过雨的天空显得特别高远,闲散的人们三三两两站着聊天,或者躲在屋里搓麻将,他们不关注新闻,对天下大事也不关心,仿佛自成一个体系。
对于为何女孩的分数会比浙江高考文科状元的分数还高,他们会相信“他们(指教育部门)搞错了”的理由;对于我们了解的情况,他们一副“你们弄错了,你们是骗子!”的表情。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萝卜章”、“假文凭”……
当杭州某高校校长不停地对我重复“我简直不敢相信”时,我也无比困惑,为什么一个父亲会不知道女儿高中三年是在哪里度过?
假如这就是所谓的民风淳朴,所谓的对子女的信任,那么我非常庆幸,能够站在自己职业的角度,给这位失职的父亲当头棒喝。
女孩确实如村里的村民们说的那样,初中成绩平平,高中突然发力,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只不过“杭高”是“职高”,“北大”是“高职”。这当中的区别也让我们思考,在名校效应如此深入人心的今天,女孩谎言的背后该是怎样深深的无奈和辛酸。
就让这件事情就此告一个段落吧!
希望这件事最终只成为女孩生命中的小插曲,也愿全天下的父母用心用时间去爱护关心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