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40岁以下、30岁以下,连一个代表都没有呢?而在一般印象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其更属于经常乘坐出租车的群体
昨日,杭州公布出租车调价听证方案。
调价方案既已确定,那么一切争议本来皆可待听证会举行之时再说,因为若无争议,听证会又有何必要?但听证会要能顺利、公正、充分地进行,也是需要一定前提条件的,比如听证会代表的人选,相关数据的公开,但恰恰在这两方面,不能不说目前的听证方案值得商榷。
首先,此次听证会消费者代表的代表性值得商榷。10名代表,平均年龄高达53.9岁,其中竟然没有一个属于40岁以下者,而40岁至50岁之间者也仅有4人,更不乏60多岁、70多岁的老者。不能否认这些人士就不是消费者,也不能说他们就不能作为消费者代表,但严谨而言,这样的代表结构广泛性不足——为什么40岁以下、30岁以下,连一个代表都没有呢?而在一般印象中,40岁以下的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其更属于经常乘坐出租车的群体,这次价格听证会上理应让他们发出声音。
据了解,消费者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多达107名之多,其中并不乏青年人,在首批选出的32位消费者代表中,大部分年龄在30、40岁左右。为什么这个名单最后成了“中老年组”?则是因为听证会举行当日是上班日的周五,很多青年人因为工作与学习上的原因只能放弃参加。在这样一个“客观原因”的背景下,如此“中老年组名单”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但一个很容易想到的疑问是:这一“客观原因”在确定听证会日期时难道就没有考虑在内吗?而即使当初欠考虑,发现问题之后也完全可以更改日期——顺延一日在周六举行。一个很容易解决的“代表名单”竟成今日之局面,不能不让人怀疑,有关部门在确定听证代表时是否有特定的倾向性?
再者,这个听证方案就出租车的运营成本给出了很多数据,但似乎缺少了一个关键数据——“份子钱”。份子钱有两种,一是司机向公司交的份子钱,还有一个是每辆车向政府交的份子钱。政府向每辆出租车收了多少管理费?应该公开;而这个管理费与司机的收入存不存在紧密关系,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就有必要问一句:政府的管理费能不能也公开一下——收的理由、收了多少、又用在了什么地方?
诚如坊间议论,此一调价方案实乃“涨价”方案,而不论是“政府补贴一点”,还是“消费者出一点”,归根结底这两者都是要消费者买单。出租车调价也许不失为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的权宜之计,但若不能从出租车市场监管体制上寻求破题,这样的权宜之计必将行之不远——这也是很多市民对此次调价方案最为失望之所在。据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