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弹头射出去的时候,弹壳会从扳机上面的套管上的抛壳口位置抛出。制图 李本献
昨天晚上十点半左右,诸暨警方通报:
诸暨“8·29”案件同该市“8·23”案件已经并案侦查。
8月29日15时21分,有群众报警称,在诸暨市农村合作银行陶朱支行门前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驾驶人袁某(女,诸暨市陶朱街道人)受重伤。
由于事件发生在银行网点附近,受害者为从网点内刚办完业务的单身女性,诸暨市公安局对此十分重视,组织多警种联合开展调查。9月2日下午,袁某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经尸体解剖,从受害者体内提取到子弹头一枚。警方认定为一起持枪杀人案(详见本报昨日报道)。
经浙江省公安厅相关部门鉴定,“8·29”案件与目前警方正在侦查的诸暨“8·23”案件(8月23日晚上,诸暨大唐镇蒋女士与朋友一起去银行办转账后,遭遇枪击不幸身亡,详见本报8月25日报道)现场的子弹为同一把枪发射,可以并案侦查。
目前,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成专案组,已全力投入侦查。
“8·29”案件·专家分析
关于“8·29”案件,为什么这颗残留袁女士体内的子弹头那么难以被察觉呢?凶手行凶的枪到底是把什么样的枪?医院方和警方有没有存在家属质疑的疏忽呢?
昨天,全省著名的法医专家、痕迹专家等重新分析了这起案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有些疑点要调查清楚
子弹是游走的
回头看袁女士的遭遇,从报警到警方出警再到被120送往医院抢救,都是按交通事故来对待的。
当时,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时称有人撞车了,这样去现场的是交警,也可能是事故交警觉得这样的伤势有些疑点,所以请来了刑侦人员介入。要知道,一般情况下,普通交通事故,法医很少介入,除非有严重伤亡,比如当场死亡的情况。
事实上,刑警也觉得可能有疑点,因此拍了X光片。
X光片不给力,没有拍出“破绽”,而袁女士头上又有伤口,于是,发卡被假设为“凶手”,这主要是在抢救的各个过程,一直被报警人的“有人撞车了”误导了,造成先入为主。
事实上,据袁女士家属说,袁女士被送到医院后,护士包扎伤口时,发现了发卡,是那种比较大的,用于包起头发的那种。
“发卡还在头上”,法医专家认为,戴着的发卡要戳到左边耳朵一侧也不太可能,另外,戳成那样的伤也是不可能完成的,除非发卡拿下来对准了戳。
专家认为,如果当时勘查现场发现伤者受伤严重,车却撞得不厉害,那么她当时速度是多少?身体有没有撞伤?撞到了哪里?这些疑点都要调查清楚。
在医院,如果怀疑到有可能是枪伤,在创口缝合的情况下,稍微拆开一点,伤口里面留有火药残留成分,另外头发上也有可能覆着残留的火药成分,因为火药的喷出是有一个面的,而不是只有一点。
子弹是游走的
专家说,其实X光是最能发现问题的,因为X光可以辨识不同组织结构的密度。一般情况下,金属在片子中显现的密度特别高。
专家觉得,X光片不清楚,可能是没拍准位置,因为子弹在体内是游走的。
专家认为,一般射入的子弹遇到阻力是会跑的,也就是弹道方向是会改变的,特别是射入身体后,子弹钻进去的地方到最后发现的地方有时距离很远。
比如你射击的位置原本是头部,也有可能子弹遇到阻力后改变了方向,如果遇到了大血管,随着血液的流动,子弹就跑得更远了,因此头部被射入子弹,可能最后在胸腔或更下面位置才找到。
因此,遭遇枪击的受伤者在不能移动的情况下,拍床头片(就是X光片)时,可以多拍点位置,才能确定子弹是否在体内有残留。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样做很可能导致伤者伤势加重。
现场没有发现弹壳
在现场没找到弹壳,对是否是枪击案,也是争论点之一。
下面,我们来熟悉下枪的构造。
一般,枪有枪管、扳机、弹夹、枪机组成,枪机包括抛壳挺和抓子钩等部件。枪射出子弹的过程,弹头向前飞出,弹壳往后被推出。
这其实是枪机里的抛壳挺和抓子钩完美合作的过程。
要知道,每颗子弹都有细密的凹槽,它被装进弹夹后,扣动扳机后,抓子钩把弹壳的槽抓住,往后死命
拉住,而火药的威力通过抛壳挺把子弹头向前射出去。
当子弹头射出去的时候,弹壳就会从扳机上面的套管上的抛壳口位置抛出,弹壳抛出方向是靠右,也就是近人体方向。一般,常见的制式类54式手枪,抛出的弹壳距离大约在一两米;而64式的,一般要在五六米。每支枪的精密度都不同,还要因枪而论。
但是,并不是所有射出去的子弹都会留下弹壳的,有时弹壳就卡在里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卡壳”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可能抛壳挺性能不好,抛壳挺和抓子钩之间没配合好,动作没协调好;也有可能是枪管跑气了,或者手枪很旧很旧了,或者精密度不高了。
一般,非制式手枪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多些。
在袁女士这起案子里,凶手用的可能就是非制式手枪,因为这么近的距离射击,子弹留在体内,说明射击的威力不够——如果制式手枪,就有可能射穿身体或其他物件。
根据取出的子弹头推测,凶手可能使用的是一把64式非制式手枪。
实际中对枪伤经验不足
在实际中,目前国内包括临床医生和警察在内,其实对枪伤缺乏足够的经验。
在美国有80%左右的案件是涉枪案,因此有病人去医院,临床医生就很有警惕性,“这其实是经验的积累”。
但在国内,很少发生涉枪案。曾经有一起案件,一女子取款后遭到枪击,在现场走访中,群众说有两声枪响,送到医院后,民警跟医生说了,但医生说只有一颗子弹。幸亏这个民警坚持,说他去看片子,结果片子上显示颈椎都碎了,怀疑是被枪击中了,最后取出的是两颗子弹,因为子弹游走到体内的胸部下面去了。
在国内后来侦破的涉枪案例中,也有一开始把枪伤看成刺伤,后来经过勘查发现是枪伤。因为有时,刺伤的伤口表面与枪伤表面的确很相似,较难察觉。
专家认为,随着现在社会治安形势越来越复杂,对枪伤的鉴定和探测,应作为在遇到伤势可疑情况下的一种必要措施。
“8·23”案件·坊间传闻
蒋女士是被误杀?
8月23日21时46分,大唐镇雍平路袜业市场后面一农业银行的自动柜员机附近,蒋某(34岁,诸暨市大唐镇人)受枪击致伤,送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另据其他渠道获悉,蒋女士是被无辜误打的。凶手目标另有其人。坊间有一说法,同行者中有人与他人发生纠纷。枪手原本是冲着她来的。也许是因为雨夜看不清楚,蒋女士无辜被害。
警方说,目前一切还在调查中。
据都市快报 记者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