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
经营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浴室,照样红星闪亮。在上海市闸北区,天台县流动党员陈孝兴的浴室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他本人也在去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被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
黄浦江两岸,来自天台山的流动党员正在这里书写传奇。他们在异地他乡创业创新克难奋进,继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天台县在沪流动党委,这个红色堡垒绽放出夺目光彩,不仅仅因为它确立了全国首个跨省流动党组织的地位,更是因为它建立并完善深化了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的工作机制,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肯定。
创先争优扬旗帜
在天台县在沪流动党委下辖的7个支部中,“三会一课”制度雷打不动,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会的签到率在95%以上。
西北支部党员陆修明去年有一段时间基本在天台老家,为了参加两小时的组织生活会,每次要来回开车8个多小时到上海。
很多人都弄不明白,这些平时忙于搏击商海的人们,为什么会执著于一念?
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这不单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商业平台,它整合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提供了无数的商机。
在上海,聚集了不下5万人的天台“淘金者”。仅是上海市的中心街道——北京路,就有四五千天台人从事沐浴、汽配、五金等行业。
上海地平线通讯市场有5000多名经营户,天台人占了六成多。天台流动党员实施挂牌经营、联摊包片。一名党员带出一批文明经营者,一批党员带出一个文明市场,诚信、规范的通信市场一时声名远播。
“如今,在沪经商的天台人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凡是天台人在上海经商‘上档次’、‘成气候’的,几乎都是党员。”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书记许瑞明说。
“亮出党员身份,彰显党员先进性!”一个个怀揣党员证的流动党员充当了商界的领头羊。用人品打造产品,用党性保证诚信。在沪的天台流动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深情回归放光彩
“你的病再也拖不得了,必须马上动手术!”
“现在肯定不行,我没有时间,村里还有许多事等着我去做!”
“你是要命还是要工作?”
“生意可以不管,病可以不看,但村里的事情不能不做!如果工作不交托好,我动手术也不会安心的。”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教授一直忘不了这段对白。跟他对话的是天台在沪流动党员洪小洗。
年届古稀的洪小洗响应流动党委的号召,回家参与上届村委会选举并高票当选。之后,他将上海的生意交给他人打理,自己回乡办实事、搞建设。现在,村里第一批40套联排“别墅”已全部建成,成了天台农房改造的样板村。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天台,是每个在沪流动党员最深的牵挂。
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不仅在天台与上海两地之间牵线搭桥,而且推动各流动支部“各显神通”,利用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帮扶家乡农村、社区、学校等党组织,带动结对党组织共同发展。
近年来,位于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石梁村通过大力发展农家乐,村民尝到了发展的甜头。新黄浦支部与石梁村支部结对后,每4名党员与1户农家乐经营户结对,这等于石梁村的每户农家乐就在大上海设立了4家办事处,农家乐的发展势头进一步看好。
“发展不忘党员身份,致富不忘回报家乡。”流动党员纷纷以各种方式回报家乡。有的回乡创办企业,有10多人先后在家乡投资了近1亿元;有的则像洪小洗一样,担任村主要干部,和村民一起共创奔小康大业;也有的通过资助希望工程、修桥铺路、结对帮扶弱势群体等渠道,回报家乡。
凝心聚力向未来
上海某火锅店老板、党员朱凤英,从落实店址到签约装修,从注册备案到申领证照,上海曲阳街道综合党工委和天台在沪流动党委提供了全程帮助。如今,朱凤英的生意越做越火。她说:“致富要思源,党组织是我的依靠。”
党组织的“磁场”效应,令流动党员倍感信任与依赖。
授信与融资,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生产。几年来,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一直在与中国工商银行天台支行接触,他们希望能为在沪经商的党员企业解决授信和融资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这家银行已与天台在沪流动党委、天台上海商会签订了授信协议,并针对在沪企业家推出了国内贸易融资这一业务,降低了党员企业的融资门槛,在贷款期限、授信条件、担保方式等方面更具有灵活性。与此同时,还为党员和商会会员办理了工行的贵宾理财金卡,并免除预存100万元的办卡门槛,使持卡人在全国各地都能实现免除手续费存取款。
天台县深化完善“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社会管理的新路子。目前,天台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两个流动党委、22个流动党支部。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