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到地方,广泛开展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任用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干部晋升的传统模式。
自2004年中办印发《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竞争上岗作为一种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越来越多地为各地各部门所采用。在中央机关,各部门正在积极开展局处级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工作。事实上,竞争上岗在中央机关已渐成常态。
——编者
1.
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正在加速推进
-101家中央机关中已有86家开展过竞争上岗
侯金坡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远离故土远赴广西工作。
在“国家质检总局广西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这一岗位之前,他在天津检验检疫局已经工作了多年,家人、朋友均在天津。
身份转变的节点是2010年5月。当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直属局20个副司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公示,人选产生方式的共同特点——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措施,最早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其推进的速度逐渐加快。尤其是以2004年中办印发《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为标志,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采用这种方式选任干部的部门越来越多,一大批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走上领导岗位。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机关通过竞争上岗晋升的干部占晋升干部总数的28.1%,并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
对101家中央机关的有关统计表明,中央机关开展竞争上岗工作的单位越来越多。2008年,40家;2009年,55家;2010年,74家。截至目前,101家中央机关中已有86家开展过竞争上岗工作。
职位层次逐步提高也是显著特点之一。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最初拿出的职位多为处级,后来逐步扩大到副司局级,近两年来,有的单位还拿出了一些正局级的职位。2010年,42家中央机关共拿出255个司局级领导职位进行竞争上岗。
有专家用“千帆竞渡”来形容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活力。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原则性要求之外,中央主管部门也鼓励各中央机关改革创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具体举措。从记者近日走访多家中央机关的情况看,他们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的一些“个性”做法,在实践中已经被证明有效管用,正赋予竞争上岗工作以旺盛的生命力。
2.
竞争上岗正在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如果连铅笔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你就会对选拔的公平公正更有信心。”
不久之前,教育部处级以上干部收到了一份文件——《副司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这一关乎许多干部晋升的办法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截至目前,共发出署名征求意见稿340份,共回收反馈稿337份。这一举措产生积极反响,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表示,规则的改变几乎涉及每个干部,影响深远,征求意见越广泛,可能有的漏洞就越少,兼顾各方利益才能减少施行阻力,提高满意度。
以《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为框架,中央机关在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工作取得进展。
与教育部相似,许多中央机关都制定了本部门实施竞争上岗工作的具体办法、意见等,对岗位职级、开展频次、程序方法、组织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如科技部就规定,每年的7月份开展副司级职位的竞争上岗,10月份开展处级职位的竞争上岗。
无一例外,“程序”被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告诉记者,竞争上岗包括制定方案、报名、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每一道程序是怎么设定的、是否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了、有无监督力量防止人为干预等,这些问题关乎竞争上岗的公信力。如果人们对某次竞争上岗产生质疑的话,多半跟制度规定不尽合理或执行程序不够严密有关。
在2010年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20名副司级干部引起质检系统“强震”之后,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又开展了16个副司级领导职位的竞争上岗工作。履新近3月的中检集团副总裁王虹说:“进入笔试考场,我觉得气氛肃穆。”让她感慨的是,组织方考虑之周详,“如果连铅笔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你就会对选拔的公平公正更有信心。”同期竞争上岗的质检总局特检院副院长贾国栋的一个信心来源则是,民主测评、考试、面试的成绩公布得特别快,短时间内网上就公布了每个人的得分情况,非公平因素出现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
事实上,“细节”虽微,影响却大,不仅国家质检总局针对测评、笔试、面试、考察环节专门印制《工作手册》,许多中央机关均在完善程序、细节上下了大功夫,任何操作力求有“章”可依,力戒“变通”。
3.
竞争上岗紧迫任务是在科学化上取得突破
-力度将继续加大,并且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
今年6月底,部分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一些与会者对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总体评价是“进步明显,仍需加强”。
会议分析,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部分单位领导和干部对竞争上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竞争上岗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单位开展竞争上岗断断续续、忽冷忽热,没有统筹规划;有的单位工作不够规范,存在随意性大;有的单位考试缺乏针对性,干与考脱节,有的简单以考取人,等等。
按照《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要求,中央机关竞争上岗工作,几乎每一家都有重压在肩:尚未开展过竞争上岗的自不必说,已经开展的单位需“增强计划性,实现常态化”,进一步提高科学化水平。
在报名环节,为促进职位相对均衡竞争,避免出现某个职位扎堆报名或报名人数不足的现象,许多中央机关对此进行了完善。如中央纪委在首轮报名结束后公布各职位报名人数,允许报考者重新选择志愿,以便对报名人数过少的个别职位进行调剂。教育部的做法则是,允许报考者兼报两个职位。教育部人事司司长管培俊说,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竞争者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强强相争强者下,弱弱相争弱者上”的现象。
完善笔试面试也是竞争上岗科学化的重要内容。国家质检总局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张沁荣介绍,2011年的竞争上岗,笔试面试15个职位共设计15套考题,做到一岗一题。果不其然,参加过竞争上岗的王虹、贾国栋都十分感慨,自己考前也做了不少准备,事实证明,很多在考试时都没起作用,“考的都是平时干的,干得好就能考得好。”管培俊则笑言,按常理,教育部最有条件出考题,但是也要将出题、判卷任务交给第三方,确保公平公正。
“群众公认”原则的重要保障——民主测评次序同样有所调整。许多中央机关都把“民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像教育部就在笔试面试之前进行一次资格测评,规定民主测评同意提任的比例高于2/3才有资格参加笔试。农业部、民政部、国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也将民主测评程序前置到笔试面试之前,即先对报名人员进行民主测评,结果达不到要求的不能参加笔试面试。
民意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还表现在,在由民主测评、笔试、面试构成的总成绩里,民主测评的分数所占比重逐渐趋大,有的中央机关,民主测评在总分里所占比重甚至超过了1/3。
在记者采访的很多中央机关干部中,无论是通过竞争上岗的干部,还是竞争了但未能上岗的干部,都对此项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一些干部人事部门的受访者则认为,竞争上岗工作的发展趋势将是,力度将继续加大,并且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科学。
专家表示,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凡是改革力度大,搞得好的单位,干部职工的满意度都相对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