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教工党支部共有党员7名。党支部紧紧围绕“重育人、强科研、抓实效、富民生”的工作理念,争创教学科研佳绩,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创建了一支战斗力强的产学研型党支部。党支部曾获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党支部建设创新奖”。
争创教学科研佳绩突显科技服务能力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教工党支部党员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基于课堂,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注重发挥老党员、老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新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支部所在学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绩。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3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700万元。发表SCI论文近4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支部重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逐步形成了一套“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成果转化为关键,以科技帮扶为依托”,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为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贡献。
以支部党员为骨干成立的“特种水产研究所”,以山塘小水库和山溪特种水产动物为研究特色,现有6个特种水产繁育基地,为我省欠发达地区养殖业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后盾。郑荣泉教授在棘胸蛙的孵化和变态环节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700余万元,同时为地方上培训技术、养殖人员200多人次,其科研成果被评为“2010年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颉志刚副教授攻克了溪源性经济鱼类无法人工繁殖的科研难题,使鱼苗出膜至平游进食期的死亡率由原来的80%以上下降到5%左右,大大提高了育苗产量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