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
老百姓与理论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前者接受后者吗?
理论与田间地头的生产、机关的工作能对接上吗?
说到理论,你会想到什么?仅仅只是深奥难懂吗?
其实,理论是鲜活的、生动的。各地为把科学理论送入人民群众的心坎,不断创新开展基层理论宣讲的观念、形式和机制。正因如此,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村官宣讲”形式多样
■“特别能吸引村里的年轻群众。只要广播一通知,大家都抢着来。”
这几天,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环渚乡大学生村官王惠慧正在为每月一次的“幸福在环渚”文艺演出准备节目串词。她一如既往地在节目间歇加入了计生知识、乡风文明等知识点的宣讲和竞答,并注明“方言”。
作为吴兴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环渚分团的一员,王惠慧兼任此次演出的主持人。她说,抽象的政策解读、形势分析、法制宣传只有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才能让百姓明白和接受。
吴兴区将新形势下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牢牢扎根于农村、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宣讲的阵地、载体和方法,依托分布在各行政村的大学生村官,组建起一支有特色的大学生村官宣讲队伍。每到周二、周四中午12时整,在吴兴区织里镇村庄社区、田间地头,广播里总会准时传出甜美响亮的声音,将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惠农政策资讯提供给广大农民。广播站的宣讲员都是吴兴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的成员。
这些年轻人发挥全区179个区、镇、村广播站(室)的作用,收集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把融合政策性和实践性的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如今宣讲团人数已经发展到211名,覆盖全区166个行政村和44个社区。
如何在宣讲形式上更贴近群众的口味与需求?大学生村官宣讲团通过广播、制作PPT开展宣讲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将文化、文艺与形势政策宣讲相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宣讲变得生动活泼。
“大学生村官加入基层宣讲队伍,思想活跃、形式多样,很受群众欢迎,特别能吸引村里的年轻群众。只要广播一通知,大家都抢着来。”环渚乡党委宣传委员徐文珍说。
许多实践经验也被大学生村官们搬到了宣讲台上。浙江林学院毕业的王熠,3年前来到埭溪镇山背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去年9月,他创办起了湖州市香秀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新立体栽培模式,轮流种起优质的草莓和甜瓜。在宣讲中,他面向山区农民宣讲生态农业实用技术,吸引了不少农民。
“这些大学生村官以实际行动宣传引导农民,促进了村民致富观念的转变。”山背村党支部书记郑小兵难掩喜悦之情。
“百姓宣讲”赢得信心
■“常说‘理论是灰色的’,我们现在就要把它变成绿色的。”
“这下知道村里发展不平衡该怎么办了,先得功能定位准确,然后再找好突破口。”不久前,北京市花乡白盆窑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喜田津津有味地听完一个多小时的理论宣讲后如是说。
在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出版后,北京市即迅速组建百姓宣讲团,8位普通市民登台细说物价、房价、就业、教育、看病、反腐等8个热点、难点问题。百姓宣讲员讲百姓关心的事儿,让许多市民听完后都有豁然开朗之感。
这已不是北京市首次组建“百姓宣讲团”。就在今年“七一”前,由普通党员、群众组成的北京市“党在百姓心中”百姓宣讲团,80多天宣讲了970多场,听众超过350万人次,场场掌声雷动,现场高潮迭起,成为北京市纪念建党90周年一系列活动中群众参与广泛、共鸣强烈的一个。
而此次百姓宣讲团,8名宣讲员都是普通市民,分别来自建筑、学校、医院、法院等行业,每个人根据各自工作领域的经历,用自己的语言向现场听众讲述“热点面对面”中的理论问题。
百姓宣讲理论,不但贴近百姓,也让百姓更加听得进去。“北京的孩子吃个大餐不算啥,西北的孩子却可能一个鸡蛋都难吃上。这就是发展不平衡。”宣讲中,来自丰台区花乡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的常志静给大家打了个比方:“国家就像个大家庭,发展不平衡是很多大家庭常见的现象。现在国家要功能分区,发挥各自优势,适合种地的发展农业,适宜工业的发展工业。这和一个大家庭也要分工一样。”
来自房山区法院的宣讲员刘书涵侃侃而谈:“权力监督确实有待完善……必须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百姓宣讲并不回避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兴趣。
花乡黄土岗村党办主任于翠平说,自己对这几个热点问题深有感触:“家里老人患癌症挂号,以前夜里3点起来排队;现在网上预约就能挂号。”她说,“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能感到社会的进步。”
“常说‘理论是灰色的’,我们现在就要把它变成绿色的。”北京市委讲师团团长崔耀中说,“让百姓宣讲员面对面和百姓交流,让群众能听懂理论问题、知道问题是怎么回事,并且了解党和政府有哪些措施,百姓的心气就顺了,对未来发展也会更有信心。”
“理论对谈”别开生面
■“一人讲、众人问,比单纯的学习辅导强多了!”
甘肃省平凉市委理论宣讲团的成员在灵台县新开乡宣讲时,正好遇到农民群众在药材地里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着要建3000亩黄姜基地的事。一位年轻人说:“卖不出去怎么办?”一位老汉接过话茬:“种黄姜?还不如种小麦。”
听到这样的议论,宣讲团成员赶紧插话:“种小麦实在不如种黄姜划算。”接着她用两种农产品的亩产数字和市场价格作了对比分析,一席话说得围观群众不住点头。
这只是平凉市广大理论工作者开展“理论对谈”宣讲的一个缩影。宣讲中,宣讲团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对谈和宣讲。每次对谈都以互动和交流的方式进行,使基层干部和农民有了表达意愿和心声的机会,也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党的重大理论、政策的理解。
在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近3个小时的宣讲过程中,宣讲团的精彩报告一次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100多名干警聚精会神地聆听了报告,并不时提出问题,宣讲团成员紧密联系法院实际,一一作出回答。市中级法院干警冯海平听完宣讲后说:“太精彩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例证,针对性和指导性特别强。”
别开生面的“理论对谈”宣讲方式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宣讲团在静宁县兴陇化工有限公司开展活动后,公司员工韩永红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学理论,一人读、众人听,现在是一人讲、众人问,‘理论对谈’比单纯的学习辅导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