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王阿姨,这几天胃口好不好?睡觉好不好?血糖怎么样?”昨天下午,沈塘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平医生,又和助老员单邵平一起,来到了社区老人王艳萍的家。
王艳萍今年79岁,是独居老人。她患有高血压、帕金森等多种疾病,一天到晚都坐在轮椅上,生活起居全依靠保姆,连电话都不能自己打。为此,米市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随时上门,关注老人病情变化。
不只是王艳萍,米市巷街道辖区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被纳入医疗保健服务圈,建立老年居民家庭探访的三级服务机制,每位老人都有一份健康档案,医疗服务送到家。
有红黄绿三种卡
这就是所谓的米市巷街道老年居民家庭探访三级服务机制。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绿卡,每半年上门探访一次;70岁以上老人,发放黄卡,每三月上门探访一次;80岁以上老人,发放红卡,每月上门探访一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独居老人,还设立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提供诊疗、配药一条龙服务。
不过,三种卡并不完全按年龄划分,像王艳萍这样病情严重的,或者孤寡、独居老人,就算年龄不到80岁,也会发到红卡。以红卡为例,卡片上不仅有社区医生的服务电话,还有每次的访视记录。访视记录里,会写上被访老人的病情、用药情况等。相对应的,社区医生手上的健康档案,也会进行记录。
特别关照“红卡”老人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7点多,张平和单邵平都接到了王艳萍打来的电话。原来,老人忽然头晕得厉害,还发热。张平和单邵平很快赶到,做了简单的体温等检查后,立刻将老人送往医院。老人的子女赶到时,住院手续都办好了。
“远亲不如近邻。”王艳萍说,子女虽都在杭州,但住得远,每次生病不舒服,全靠了社区医生和助老员。
张平说,除了日常的随时上门服务,对建卡老人,首次上门探访时,他要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目前疾病、用药情况、血压、体重、血糖以及运动时间等,都要记录在案。此后,每次上门,也都会再次进行记录,随时跟踪老人们的健康状况。
尤其对老人们的用药,每次上门,他都要仔细查看哪些药不够了要补上,根据病情哪些药要调整用量……由于老人记性差,他每次都要千叮咛万嘱咐,有时还要跟保姆交代很多遍。
张平说,仅沈塘桥社区,像王艳萍这样持有红色高危卡的老人,就有200多人。
家庭医生定期上门
根据统计,米市巷街道共有老人9243人,占户籍人口的31.9%,是拱墅区最大的老年人口集中区域。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1600人。截至9月底,米市巷街道已有1900多名老人,享受到了医生定期上门访视和健康评估服务。
对老年居民家庭,除了上门探访,米市巷街道还有一系列的配套医疗服务。比如,60岁以上老人就医,优先挂号、优先配药、优先住院,享受免普通门诊费和急诊免费挂号服务。对特保特困老人,还实行“四免三减半”服务,即免挂号费、免普通门诊诊疗费,住院注射费、护理费、手术费减半收取。
而且,米市巷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享受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每年一次的自主体检、一次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一次健康风险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