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一脸稚气的小沈在父亲的陪伴下,来到余姚市人民法院。她有个喜讯要告诉刑庭庭长朱蓉蓉:她通过努力,拿到了俄罗斯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即将远赴他乡深造。
小沈,一个曾经失足的女孩。朱法官是曾经审判小沈的法官。父亲老沈满怀感激地对朱法官说“没有你们的帮助,囡囡可能成天只知道瞎混,不可能像现在这么乖,这真是坏事变好事……”
失足———初中女孩参与抢劫
在父母眼里,小沈是个好孩子,从小就听话,学习成绩也好。但是上初中后,小沈经常和一些“兄弟姐妹”混在一起,放了学就往外跑。加上青春期的缘故,小沈变得叛逆,听不进父母和老师的劝告。初二开始,小沈的成绩大幅下降,这又加剧了她的厌学心理。
2008年8月8日,初中毕业的暑假里的一天,小沈和一群“好朋友”混在外面。因为怀疑一起玩的朋友小慧偷了另一个朋友阿东的手机,一群人把小慧骗到了宾馆,逼问手机的下落。小慧坚持不承认偷手机,小菲最先打了小慧耳光,然后几个小姐妹一起帮忙。小丹、小倩、小甜都动手扇小慧耳光,并且拳打脚踢,直把她打得连声讨饶。此时,在一旁观看的小沈也在其他朋友的撺掇下扇了小慧几个耳光。
最后,见打都打了,还是要不回手机,一群人又向小慧索要人民币600元。小慧被逼打电话借钱,但借不到钱。见索要钱财不成,小菲、小丹、小倩三人抢了小慧身上价值400余元的手机一部,这才放走小慧。
放走小慧后,一群人也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各自回了家。
得以脱身的小慧第一时间就报了警。之后小慧感觉头痛伴恶心,耳朵不舒服,经法医鉴定,小慧左耳鼓膜穿孔,已构成轻伤。
很快,小菲、小丹、小倩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从朋友口中得知那天在一块儿的“好姐妹”都被抓了,小沈感到这回出大事了,无比恐惧,警笛声乃至敲门声都会让她紧张,生怕是警察找上门来要把自己带走。
审判———失足女孩被判缓刑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沈每天都生活在忐忑中。9月,小沈上了高中,一切似乎都还平静。小沈在心中默念,寄希望于姐妹们没有把自己供出来。
直到11月7日,两名穿便装的警察还是在学校里找到了小沈。
案子到了法院,朱法官阅完卷后,觉得小沈本质上并不坏,并深深地为她感到惋惜。在开庭前,朱法官多次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并通过《被告人情况调查表》的形式,向小沈所在的村委会以及基层司法所了解情况,对小沈的家庭情况、一贯表现以及相关组织意见等进行了调查。
“如果简单地将她判刑入狱,不仅达不到矫正的目的,还容易让她在监狱特定的环境中被‘二次污染’,彻底扭曲她的人生,给她及她的家庭将带来无尽的痛苦。”朱法官感慨道“,当时我看着小姑娘稚气的脸庞,她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就是想要回到学校读书……她还只是一个年仅15岁的孩子啊!”
最终,经审理,法院判决小沈犯抢劫罪,但给予适用缓刑。小沈流着眼泪说:“我还能继续回去上学!”
小沈扇了同龄人几巴掌,命运也扇了她一巴掌。回到学校后的小沈,一改过去的精神状态,开始专心学习。
帮教———全程跟踪社区矫正小沈只是余姚法院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余姚法院形成了庭前、庭中、庭后三个不同环节的全程关注,通过跟进帮教、心理疏导、社区矫正的机制,真正帮助他们不因为曾经的失足而脱离社会。
正如朱法官所说“,这里没有不良的少年,只有不幸的少年,而我们不希望让不幸不断重演。”
小沈在判决之后便回到了学校,而法院的矫正帮教工作也继续跟进。判决生效后,承办法官就向司法局社区矫正办等相关部门寄发了法律文书,又在余姚市社区矫正信息平台上,录入小沈的相关信息。此后,司法所及街道工作人员也将每一阶段小沈的思想动态、活动参与、帮教情况等相关信息及时发布在矫正信息平台上。这样,小沈的社区矫正情况在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实现了共享。
为了避免对小沈的学习造成影响,法院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只是将小沈的情况告知了班主任,替小沈和家人保守了小沈过去的秘密。
此后,朱法官两次到小沈家中,了解她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近况,带去关怀与温暖。
2011年5月,得知小沈即将参加高考后,朱法官还特意通过电话鼓励她好好准备考试。令人欣喜的是,小沈没辜负期望,取得了好成绩。喜欢俄语的她还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拿到了俄罗斯某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为了实现小沈出国学习的梦想,朱法官积极与司法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联系,帮助小沈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及时办理了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