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是全省上下当前和今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任务。10月23日,本报在东阳举行我省部分百强县(市)领导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今起摘登这些县市领导的发言。
近年来,东阳市始终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放到突出位置来抓,以破解发展、稳定、民生等难题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几年,东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金华的位次不断前移;和谐稳定局面持续巩固,连续5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市。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滞缓难题,强化社会管理物质保障。
从2007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两创”大讨论、东阳人文精神大讨论、“文明在东阳”思想道德建设、“与法同行”法制宣传教育等活动,进一步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增强加快东阳崛起的信心与决心。不断加大项目投入,积极开展以“东阳人经济回归、智力回归、存款回归”为重点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促进东阳人经济向东阳本土经济转化。自2009年该项工作实施以来,累计引进签约项目180多个、签约资金248.61亿元,落地项目105个、计划总投资75.8亿元。积极推进经济转型,按照“强二产、兴三产、稳一产”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好建筑、木雕以及影视旅游这三篇特色产业文章,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10年,全市建筑、木雕、影视旅游三大特色产业产值或营业收入位居全国前列。
着力破解民生事业难题,夯实社会管理群众基础。
本着对全市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难而上,着力抓好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重点民生难题的破解。遗留十年的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取得重大突破,和谐拆迁经验引起全国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竹溪工业功能区已有19家企业入园。同时,积极维护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着力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复退军人、原下乡知青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以及民师城乡居民保险问题、退伍军人职工养老保险问题。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2007年以来,财政用于民生投入60.13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8%。
着力破解信访维稳难题,加强社会管理源头治理。
积极推行市级领导下访约访接待群众制度和镇村干部联合接访制度,推动“县(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向基层延伸。据统计,今年1至9月全市共有22113人次市镇村干部参加联合接访,接待来访群众1143批4384人次。贯彻调解优先的原则,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据统计,2007年至2010年全市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6669起,调处成功16430起,调处成功率为98.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以“整治治安乱点、整治歪风邪气、整治黑恶势力、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三治一优”活动。近年来共梳理排查37个影响社会发展稳定的问题。
着力破解基层基础薄弱难题,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
针对行政村区域调整后镇乡、行政村、自然村之间关系松散、管理断档,基层组织战斗力有所弱化的现象,启动行政村区域调整后续完善工作,促进行政村内部山林土地、村庄规划和资产财务等的全面融合,真正实现并村并心、融合发展。目前,全市已有223个行政村实现融合,占应融合数的82%。总结推广歌山镇尚侃村成功经验,积极推行“五议五事”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问题的发生。“五议五事”制度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推进重心下移、保障下倾、工作下延,初步形成动态有序的社会管理新模式。目前,全市共建立网格单元2425个、服务团队2890个,整合团队力量11016人,走访农户15.6万户,解决问题68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