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专刊】
编者按:自全面开展“深入基层谋发展、心系群众惠民生”创先争优蹲点调研活动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纷纷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谋发展、促和谐、惠民生,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创先进、争优秀。兰溪市针对乡镇干部大多住在城里,“走读”现象比较普遍的实际,全面推行了“夜访夜谈”制度,推动乡镇党员干部利用夜闲时间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倾听群众呼声,体验基层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夜访夜谈”手记的形式记录调研访谈中的见闻和感悟。现编发兰溪市部分乡镇党员干部“夜访夜谈”手记摘录,供学习借鉴。
夜访知民情 夜谈解民忧
——兰溪市乡镇党员干部“夜访夜谈”手记摘录
梅江镇党委书记胡纪土“夜访夜谈”手记
刚结束为期五天的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晚上赶回镇里与长陵工作片的副片长包俞良到前择村进行夜访夜谈。
前择村位于我镇东北部,有人口400多、党员19名,土地195亩、林地2100多亩。村“两委”班子团结、实干,在村民中有很高威望。前年该村投入10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治,目前还负债50多万元。去年被评为兰溪市文明村。
晚上7时,我们按时来到村办公室,村干部们已经全部在办公室等候了。村党支部书记吴庆和首先汇报了村班子换届后的工作打算,并提出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二是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围绕这两个问题,村“两委”成员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建议在村集体荒山上种植白枇杷和桃子(已经农技专家鉴定,该村的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这两种水果);有的建议党员和村干部带头种植,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其他村民种植;有的建议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标准;有的建议发展农家乐产业,吸引市区和周边县市的人前来旅游消费……最后,大家统一了思路:村集体林地由党员干部率先种植水果,村里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
我们梅江是个山区镇,有林地12.9万亩,占全市的四分之一,长期以来林地的收益率十分低,梅江老百姓守着巨大的“绿色聚宝盆”却过着贫困的日子。看来,下一步如何让梅江的“荒山”变“金山”,实现百姓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摆在镇党委面前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梅江镇纪委副书记包俞良“夜访夜谈”手记
今晚到岩下村走了三户人家,心情有点沉重。作为乡镇干部,平日里对村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得真的很不够,今后要做得更多些、更细些。
孤寡老人祝树根,今年77岁,一直住在一间“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破旧屋子里,每月仅靠着政府发放的100多元低保金度日。要是我们平时多去关心关心这些孤寡老人,督促村里尽早帮老人修缮好房子,老人今天也不至于睡那张用塑料纸围起来的床了。
留守儿童严泽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和他交谈的半小时里,他的眼睛总盯着眼前的一块地,眼神总不敢与我正面交流,十句话答不了半句,很显然父母爱的缺少、家庭教育的缺失、监护的缺位等,已对他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孤僻、寡言的性格。据了解,岩下村像这样的留守儿童有30多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今后要想法发动社会各个层面,多给这些留守儿童一些关爱。
严桂成,一个本本分分的老农民。五天前摔了一跤,背部受伤,因为之前儿子连续两次没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先例,对新农合不再信任,宁愿一直在家躺着、熬着,也不肯上医院治疗。真没想到,实施三年多来的惠民工程,老百姓是如此看待的,我很震惊。不信任源于有误会,误会源于沟通不畅。前年,他儿子阑尾炎开刀,没享受到是因本人中途转院治疗未按规定办理转院手续,无法报销医药费;去年,他儿子骑摩托车摔伤,因是交通事故,不在报销范围之内,又是一分钱没拿到。要是我们的干部平时把政策宣传得再透一些,解释得再清楚一些,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了。
赤溪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挂职干部)陈梅“夜访夜谈”手记
今天是挂职的第五天。
基层的工作与原来在统计局机关的工作完全是两码事。为了尽快进入角色,熟悉情况,这些天每天晚上我都跟金勇强副主任到各村走走、听听。
晚饭后赶往姓潘村。在村头的稻田里看到老书记潘炳荣在处理纠纷。原来,因电力线路临时变更,施工方在事先没有告知村里,也没有征得村民俞云友同意的情况下,便在其棉花地里擅自施工,受到阻拦,双方正就先赔偿还是先施工问题僵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在老潘的调解下,施工方领导在电话里作出口头赔偿承诺,施工才得以继续。
其实,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是便民、利民的民生工程,群众肯定是支持和欢迎的。但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工程的“质”,还要注重工程之外的许多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生工程便民、利民、让群众满意的初衷。
女埠街道上街村大学生村官方瑞“夜访夜谈”手记
晚上和村党支部毕书记陪防疫员到应海根家中去给牲畜打预防针。这是我这个城里娃第一次那么真实地与猪“零距离”。
老应对毕书记真是客气,又是搬凳子,又是泡茶,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今年生猪市场行情好,多亏书记帮忙。能和老百姓处成这样,真不简单。
应海根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今年一共养了100多头生猪。在“6?16“、”6?20”两次特大洪水中,老应家的猪圈由于地势较低,整个被淹。毕书记不顾自家猪的安危,连夜帮着转移他家的猪,灾后又及时指导他们开展防疫自救,迅速恢复生产,100多头生猪完好无损,无一伤亡。
得知我们来给猪打预防针,老应连忙把我们带到离他家不远的养猪场。现在的猪圈,砖瓦房、水泥地,宽敞明亮整洁,比我想象的好很多。给猪打针真不是件容易事。它们好像知道似地,就是不让人接近。一个晚上下来,我们四五个人累得满头大汗,身上到处都是臭味,衣服和鞋子上都沾有猪屎。
回来的路上,毕书记告诉我:“农村工作都是些很具体、很琐碎的事情,但件件都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只有把他们的‘小事’当成‘大事’做,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才能真正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去。”仔细想想,其实我们的老百姓都是很感性的。他们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对他们的工作态度。我想我已经明白今后的村官之路该怎么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