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8日讯
昨天下午,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以来,我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逐渐增多,近期疫情升高幅度较大,已有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并采取停课或放假措施。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气温稍低,病毒在外界环境下更容易生存,所以最近手足口病发病数开始增多是正常的,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家长不用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一般一周内可治愈。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年龄组占80%。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十五字口诀”预防发病
作为家长,怎样预防和尽早识别手足口病?据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疹子是红色的,疱内液体较少,手、足、臀部的疹子不痛、不痒,嘴巴里的疹子会痛,孩子不想吃东西,胃口变差。”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不可用针刺破,或者让孩子搔抓疱疹。“疱内液体含有病毒,且容易感染化脓,对破溃疱疹可用龙胆紫涂抹。”
工作人员整理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十五字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托幼机构是监测重点
据了解,对于已经发生聚集性疫情的托幼机构,疾控中心已及时进行处置,发病儿童已送至医疗机构就诊,疫情较大的单位已采取停课或放假措施。
“托幼机构应加强疾病监控,开展晨检、午检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工作人员表示,学校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除了保持通风、清洗消毒外,教师应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同时做好园内消毒工作,防止其他儿童被感染,主要是门把手、课桌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