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5月,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委作出了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对此专门做出了“贵在落实,贵在坚持”的重要批示,为创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七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遵循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提出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平安浙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参与度,从今天起,省平安办、省委政法委、浙江日报社联合推出“你好,平安浙江”——平安浙江建设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夏宝龙非常重视和支持该活动,亲笔题字“你好,平安浙江”刊头。活动由“平安·表率、平安·创意、平安·感动、平安·共建、平安·祝福”五大系列组成。首推全省30个连续三年以上荣获平安市、县(市、区)称号的单位创建工作作为“平安·表率”篇章陆续刊登,期待着您的热情支持和参与!
南湖:平安二三事
日前,记者在嘉兴南湖区了解平安建设时听到了不少新鲜事。
南湖“老娘舅”,个个都是大明星
在南湖,“老娘舅”个个都是大明星。曾经有“老娘舅”为调解一起案子去政府某部门,正要自报家门,保安说:“你是‘老娘舅’,我认识你的,快快请进!”在南湖,老百姓有了纠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娘舅”。
在当地的《南湖晚报》上,设有“老娘舅”专栏,说的是“老娘舅”新近调解成功的一桩新案子。在嘉兴公共频道,每周四,有固定的十分钟是属于“老娘舅”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这档专题节目的收视率稳居该频道所有栏目的前五位。
南湖区司法局基层工作处负责人介绍,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民营企业活跃的嘉兴地区,外来人口急剧增加,专职调解员“老娘舅”可谓应运而生。“老娘舅”队伍中,党员占70%以上;曾担任过村干部的占70%以上;60周岁以上德高望重的“老娘舅”占70%以上。“老娘舅”既有本土人,也有外地人,他们本身有不错的经济保障,又生活在百姓中间。“处理纠纷少了官方色彩,多了人情味,群众觉得你不偏不倚,所以非常信服。”
自2009年首批13名“老娘舅”走马上任,目前全区在册“老娘舅”124名,2010年,南湖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一村一社区一“老娘舅”的全覆盖。眼下,“老娘舅”正打算申报成为南湖区十佳服务品牌。
南湖新鲜事,门卫都有两个“铃”
现年62岁的戴阿林,是南湖区解放街道凌塘社区华美小区门卫值班人员。在他的门卫室装有两个铃,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在外的铃,是别人有事叫他时摁的,主要起叫醒服务作用;在内那一个,是警铃,是他通知应急小分队时用的。“叫醒服务经常用到,大家都反映很方便。可这个警铃,说实话从安装到现在,一次也没用过。有一次,几乎要用上了,贼就让小分队的小伙子给抓了。”
戴阿林嘴里的小分队,是由警铃周边的10户居民建立的应急小分队,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时摁下警铃,应急小分队队员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增援。 “我们倡导的是‘我为人人守一夜,人人为我护一年’的理念。”南湖区综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南湖区建设街道从辖区企事业单位中招募、吸纳了一批志愿者,总共180人,分成9支联防分队,定期参与社区治安巡逻。同时每个社区还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热心公益老年人等人员组成的日间平安志愿巡防队,及一支晚间平安志愿巡防队,队员年龄在55岁以下。在农村,南湖吸收了5600多村民参加联户群防工作,每村(集镇社区)都有一支联户群防队伍,每周巡防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4人。南湖区还在全省首创建立“群防群治队伍培训基地”,对辖区各类群防群治队伍进行不间断的轮训,极大提升了群防群治队伍的专业水平。
每当夜幕降临,活跃在全区100多个村、社区的红马甲、红帽子,成为平安建设战线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不用交邮费,信件跑“绿色通道”
2008年10月,南湖区在农村设置了600个中心户,并选派600名联户干部进行联系、指导,创造性地建立了“六六群众工作制”。2009年3月,这一做法推广至城市社区,分别设置了600名社区服务员和66名联系干部。
农村中心户和社区服务员有着“近水楼台”的优势,能及时搜集并解决一大批群众不愿说、不便说、不敢说的诉求和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管理“零距离”、反应速度“零时间”。
深化“六六群众工作制”的同时,南湖区摸索网格化管理和组团式服务,将社区服务员(农村中心户)按片区划分,每人联系3~4名居民小组长和楼道长,为100~150户居民服务。去年4月,南湖丁家桥社区服务员了解到社区居民多为孤寡老人,洗衣有困难,就联系社区共建单位,成立了夕阳红爱心洗衣房,为社区80岁以上孤寡或空巢老人免费洗衣,组织党员志愿者队伍上门取衣、送衣,深受老年居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