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您的微笑,支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业,我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马治发。”昨日10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马治发在北京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前门大街为争取一万张笑脸而努力着。2008年,33岁的马治发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去年11月,他在天津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表示不再隐瞒病情并想找一份工作。但直到现在,工作仍没有着落。
昨日,来自省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今年1~10月,我省新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928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5%。“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当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再次向公众警示,艾滋病毒正袭向普通人群。但只要控制得好,艾滋病感染者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恐艾源于无知
钱报网网友赵应昆:对艾滋病的歧视源于无知和恐惧。据调查显示,在“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常识性问题上,不少人竟然不知道。目前,我国有几十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仍被社会排斥,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艾滋病就是肮脏、糜烂生活的代名词,市民往往给艾滋病贴上道德标签,也为自己的歧视心理找到了一个貌似正义的借口,在心里为艾滋病人筑起了一堵“隔离之墙”。
钱报网网友孙维国: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之所以如今仍被歧视,甚至遭受不公正待遇,与人们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在写此文时,我随便问了我周边认识的20多人,艾滋病感染途径主要是哪些?结果有14人没回答完全,6人一无所知!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认为艾滋病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不能与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多接触,否则,就有可能会被感染,更不用说一起吃饭、握手拥抱了。
今天,我们真的还需要重复一句老话:尊重、关爱艾滋病人,从了解艾滋病知识开始。
关注艾滋感染弱势群体应常态化
钱报网网友张吉_michael: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里,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现状无疑成了媒体和全社会的焦点。
可是每年过了12月1日后,这股媒体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报道风渐渐的刮远了,而艾滋病人的生存现状又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和平常一样工作、学习、看电视,又感到了“艾滋病离他们很远”。媒体作为舆论意见领袖要经常报道类似的新闻,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传播要实现常态化,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的帮扶更要常态化。让人们真正的全方位了解艾滋病,从源头上将这种社会的“歧视”消除。
钱报网网友李建波:上班拿到报纸,才发现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往年笔者行走在街头能够看到一些宣传活动,可是今年的街头冷冷清清,有关部门连形式也不走了。歧视、误解源自不了解,如果我们了解了艾滋病知识,肯定不会对艾滋病人歧视。可是每年只宣传一日行吗?我们应该从我做起,积极宣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一名宣传员,把艾滋病知识宣传、普及给身边的每一个,让他们掌握艾滋病知识,关心艾滋病人,从而促进全社会关心艾滋病。
关爱艾滋病人从保护隐私开始
钱报网网友江上吴歌:即便从维护公民权益,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出发,只要不威胁到他人的健康与安全,艾滋病其实也是一种个人隐私,对于这一隐私,也同样更应给予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其实首先应该保护他们的隐私。体检机构本无权也不必擅自泄露HIV项目检测结果,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则可由相关行业协会及劳动部门商讨确认后添加相应的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