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群众,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溪后村是个大村,全村共有540户1306人,楼秀文和村两委把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谁家有了难事,村里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用他丈母娘的话说:“家里有人摔倒了,他是会伸手扶一把的,家里没有事,他就只管外面。”
村民王金兰有两个女儿,一个已经大学毕业,在市里打工,另一个正在读初中。老公五年前去世,家境贫寒,至今家里还欠着四五万元的债务。
知道了她的情况后,楼秀文马上为她申请了低保,并开着自己的车,到建设局、民政局、镇政府等部门给他办理旧房修建补助。跑了多次,终于把事情办好。王金兰很感激,要买几包香烟给楼秀文,被楼秀文拒绝了,他说:“你家困难,我是村干部应该为你解决困难。这是我们的责任。”
楼建成从小患有癫痫,现在还要每天吃药。老婆残疾,家里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很困难。楼秀文和他家离得不远,对他们家情况很了解。知道他不能干重活,就特意安排他为村里倒垃圾。同时还为他们家办了低保,现在他们家每月可以领低保金,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生在溪后,长在溪后,楼秀文与村里群众感情很深。义乌有一句土话叫“怪倒霉(谐音)”,意思是说,楼秀文脸皮很薄,只要群众张口,他从不知道拒绝。这种热诚甚至到了“别人不开口,他先开口”的地步。
2006年,村里有个村民因为造房子曾向哥哥借了一万元钱。不久,哥哥家里有急事要用钱,向他拿回。他不理解,觉得哥哥不帮忙,亲兄弟之间没情谊,就吵了起来,吵得很凶。
楼秀文知道后,赶过去说:“我有钱,先从我家拿。”晚上,就送过去一万元钱让他还给哥哥。楼秀文妻子后来对邻居说,其实当时家里也没钱。那一万元钱,7000元是从秀文他弟弟那借来的,剩余3000元,是秀文卖了家里的平车凑的……
说到平车,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早些时候,楼秀文家是村里排得上号的小康之家。早在1994年,他和妻子就办了一个服装加工厂,是村里最早的一批,最多的时候有30多个工人,一年利润20多万元。2004年,当上村委主任后,面对村里的落后面貌,看看人家农村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浪潮,楼秀文感到肩上担子很重,心里压力很大。他多次与家人商量,要把自家开的服装厂变卖掉,专心村里的事业,他说:“有个厂子就不能专心干村里的事情了。”在他一次次的解释下,全家人最后终于同意了。
始终把村里的事情、群众的需求摆在第一位,而对自己,他却总是放得很低很低。
村里开展空心村改造时,楼秀文本来符合条件,但他两次都把指标让给了其他村民。如今,村里很多群众都住进了敞亮的新房子,他和家人还一直借住在母亲两间低矮潮湿的老房子里。
平时夫妻俩吃穿也很简单,两个人炒碗青菜,就是一顿饭。穿衣服更不讲究,出门的衣服也就那三两件;2004年当选村委主任后,楼秀文为了接待客人,曾花2000元买了一套沙发,直到他去世,这套沙发一直摆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