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去找社区,现在只要找网格,打个电话,他们就上门来了。”71岁的朱秀莲说起“网格”滔滔不绝。她口中的“网格”,就是近年来舟山市推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舟山全市有这样的网格2360个,2.1万人组成的服务团队活跃在网格中,零距离服务群众。12月10日,记者走进舟山的社区、村落,所见所闻表明,这张“网”受到了欢迎,赢得了信任。
泥腿子成“乡土人才”
来到舟山市展茅街道干施岙村,走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院门上都挂着绿色标识牌:“中级五匠手艺师”、“中级乡土农艺师”“初级乡土农厨师”……
这些牌牌是街道授予的。从网格中挖掘“乡土人才”、“乡村人才”,寻找身边的能人,这是网格开展的一项特色服务。
“‘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勾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洪波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突出,更加重视自身社会价值的体现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和尊重。通过“乡村人才”、“乡土人才”的挖掘和命名,提升了群众自我价值的认同,发挥了他们的影响力。
李福根是干施岙村的村民,做了20多年茶叶加工。如今他被评上了“中级乡土农艺师”。老李笑呵呵地说:“评了农艺师后,感觉档次提高了,做起事来更有劲儿了。”
老李还透露,这个“头衔”还给他加工的茶叶带来了品牌效应,2009年以前,他每年的茶叶收益只有几万元,现在每年达到20万元。
仅普陀区勾山街道,目前通过自荐推荐、骨干引导等多种方式命名的各类“乡村人才”就有3000多名。
群众当起网格组长
勾山街道浦西社区的齐香球阿姨是街道命名的“特级乡村舞蹈师”。如今她又有一个新头衔:网格组长。
齐阿姨是个舞蹈爱好者,几乎每天都能在社区广场看到她舞动的身影。“刚开始我一个人在那里跳,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一支街道健身舞蹈队,有80个会员,跟着一起跳的有1000多人。”她自豪地说,很多姐妹以前空闲的时候就打麻将,现在都迷上了跳舞健身。
在网格服务团队中,团队成员最初以乡镇(街道)、社区(村)干部、辖区民警、老党员、医生、教师为主,现在则注入了大批新鲜血液。勾山街道就积极探索将社区文艺骨干、居民小组长、社区党员、乡村人才等专门组成相关网格服务组,为社区居民服务。该街道的丝竹乐社、兰花协会等民间协会的23名骨干分子被吸纳为网格服务组成员。
“担任组长后,感觉有了一份责任,我不仅要带更多姐妹参与健身舞联谊会,还要在其他方面带好头,做好服务工作。”齐阿姨认真地说。
“新居民网格”、“企业网格”、“个私网格”等个性化网格也纷纷建立,与此同时,网格服务团队的成员也日益多元化,以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网格”成了群众叫得应的贴心词
勾山街道中心幼儿园有个可爱的小女孩乐乐。她是赵家岙村村民乐轶波的女儿。说起乐乐读幼儿园的事,乐爸爸对自己所在的网格8组十分感激。
小乐乐原本在村里一家个私幼儿园就读。后来,这个幼儿园因为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被撤并。今年9月起,这个村的小朋友都要并入街道中心幼儿园。村里提前3个月下了通知,但因为乐乐的父母在外打工,错过了报名时间。眼看女儿要上不了幼儿园了,着急的乐爸爸想到了网格。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网格8组求助。网格马上将问题反映到街道相关部门,随后街道出面协调,最终解决了小乐乐的入园问题。
“网格化管理是基础,组团式服务是关键,落脚点在于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决问题。”王洪波说。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舟山全市2万余名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共联系群众37万余户、97万余人,记录民情日记20余万篇,为群众解决各类民生问题5.5万余件。“有事找网格”成了当地群众的第一反应,“网格”也成了大伙口中的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