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47岁的安徽籍环卫工夏大姐,用力挪动了一下几天前拆掉石膏的腿,发现还是使不上力,头部缝合的伤口又被拉扯得有点疼痛,之前马路清扫时被车撞伤留下的后遗症,这会儿还没有完全消退。
“在马路上工作,每天都提心吊胆。”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她仍有些后怕。
出事时,她正在宁波江东北路靠近庆安会馆的路段捡垃圾,突然一辆车飞驰而来,她躲闪不及被撞倒,帽子、扫把散落在地,手上拿的铁皮簸箕被碾压变了形,腿部也骨折了,头部缝了5针。
更令她担心的是,就在她住院休养期间,接连收到同事在马路上受伤的消息。
记者在宁波市市容环卫处看到一份统计数据:近三年来,宁波有258名环卫工人被殴打,1569名环卫工人被谩骂,349名环卫工人发生车祸(其中20名环卫工人因为车祸死亡)。
“一直以来,环卫工人在城市里默默付出,这个群体容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宁波市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说。宁波居民每天人均产生的垃圾量约达1.1至1.2公斤,市区4000多名环卫工人,每天要收集清运处理生活垃圾2000多吨,人均日清扫收集处理生活垃圾约500公斤。没有这些“马路天使”,城市面貌是不可想像的。
本月,宁波启动了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大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布,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卫工人。近日,记者跟随调查队走近环卫工,用一个个镜头刻录“马路天使”之伤。
地点:机动车道上——
最怕事故频繁
“啪……”
一袋吃剩的早餐从一辆私家车的窗口挤出来,“完美”落地。正在一旁清扫的环卫工王争被响声惊动,猛一扭头,就看到垃圾直挺挺躺在中兴路段的机动车道正中央。他操起扫把,趁着红灯亮起,上前清扫。
这条路王争扫了9年,每天一手扫把,一手畚斗,清理那些“永远也清理不完”的垃圾。
“马路上面垃圾最多的地方,就数红绿灯路口,车子一停,什么东西都会丢出来,纸巾、烟头、吃剩的东西、塑料袋……”王争也知道,上机动车道清扫,安全隐患很大,但是不扫,垃圾很快成堆,每天他在机动车道上清扫出来的垃圾,一点都不比人行道上的少,有大半车好装。
王争告诉记者,他最怕的工作时段就是清晨四五点钟,那个时候人少,车都开得飞快,有的连红绿灯也不管,直冲过去,一点安全感也没有。
说话间,背后传来刺耳的喇叭声,“嘀嘀嘀……”叫个不停。
穿着橘黄色环卫服的王争赶紧扫完最后一片从车窗里飘出的塑料袋后,急匆匆走开。一辆车子飞似地擦着他的脚趾头而过,车主还不忘记留下一句:“怎么扫地的啊?挡住我的路!”
“好险,就差几厘米就压到我了,我们每天上路都很小心。”王争一身冷汗。他说,别人说什么不要紧,每次能安全扫完退回来就已经很满足了。两个月前,他的同事陈东凤可没这么幸运,被一辆飞驰而过的私家车撞倒,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并伴有脑震荡。
据宁波市市容环卫部门统计,仅2010年环卫工人伤残事故有94起,这些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近80万元。其中,出事最多的地方,就是行车道,尤其是快车道。
“‘马路天使’流动作业,没法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所以有时非常冒险。”宁波市市容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分析道,最容易出事的时段是早晚。这些时段光线不好,要是再碰上雨天雾天,反光背心的作用也减弱了。如遇车少人少,机动车的车速会不自觉加快。而早上4点到6点,垃圾积累了一夜,清扫任务重,环卫工的安全意识也削弱了。
地点:公交候车亭旁——
盼望多些尊重
一大早,海曙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孙师傅已在公交候车亭清扫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才把周围清扫干净。
孙师傅负责开明街马路已有4年,因为地处繁华区域,人流量多,垃圾也就多了些。扫完后,他坐上脚踏保洁车,回头最后检查一遍,这时,一个突兀画面,落入他的眼底。
在不远的公交站牌处,两个年轻人边看牌子边讨论,嘴巴不停地剥栗子,还很自然地随手把栗子壳扔在了地上。
孙师傅只能重新下车,走过去清扫。他一边扫,她们一边扔,孙师傅实在忍不住了,鼓足勇气劝道:“请你们配合一下,别把栗子壳丢在路上好吗?”令孙师傅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个女子竟不屑地回答: “我们不扔垃圾,你们就下岗了!”
面对市民的无礼以对,孙师傅只是笑了笑,继续扫掉她们扔下的果壳。看环卫工人没什么反应,这对小年轻无趣地走开了。
“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提醒伤到她们的尊严了吧?”善良的孙师傅笑着表示理解。他说,又能怎么样呢,如果多说几句,恐怕要吵起来了。
接近的时间,同样的遭遇,地点转换到了南京,我们看到的却是血淋淋的例子。
12月2日中午1时左右,在南京市孝陵卫地区,一对环卫工老夫妻开着运送垃圾的三轮车,行驶到只有四五米宽的晏公庙路段,礼貌地请前面4名并排走的青年男子让道,谁知他们居然把两名环卫工人打成了骨折。
前不久,在宁波城隍庙附近,一位环卫工人趁休息时间,在马路上喂孩子吃午饭,一旁还停着自己的保洁车,喂完后马上又投入工作。这个场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当网友问她需要什么帮助时,她回答:“挣的钱是少一些,但是够一家人用了。虽然我们是清洁工,可毕竟工作不分贵贱,我们最需要的是被尊重。”
地点:人行道上——
纠纷时有发生
晚上7时多,兴宁路上落叶飘了一地。宁波的冬季有些清冷,风吹起落叶漫天舞动,昏黄的路灯下,安徽籍的陈师傅冒着严寒追扫落叶。
不一会,陈师傅扫到了一辆私家车前,它停靠在人行道上,车身上落满了树叶。当扫完地上的落叶后,好心的陈师傅顺便准备帮车主将落叶扫下,怕把车子弄坏,他轻手轻脚,显得很小心翼翼。
“喂!你要干嘛?”车主一脸怒气地冲过来,吆喝声把陈师傅吓了一跳。“没干嘛,只是想帮你把车上的树叶扫干净。”面对车主一脸的怀疑,陈师傅马上解释。
“不用你扫,把我车子的漆给弄坏了,你赔得起吗?”车主一边连忙检查车身,一边狠狠地瞪了陈师傅一眼。
陈师傅一肚子委屈,正是应了古人那句“好心没好报”!然而,来宁波打工6年的陈师傅已经习以为常。“宁波城市绿化树木大多是樟树,现在是冬季,叶子掉得厉害,车子停在树下一会,就落满了,如果不去扫,车子一动,叶子全飘到地面上了,地也白扫了。”陈师傅说,可是只要一动这些车辆,常常被骂。
他说,其实他们环卫工要出来清扫前,都是通过专业培训的,比如扫地面时如何尽量少扬灰,扫车子时该用软刷子来轻轻一挥,有时候根本不用触碰到车子,又怎么会弄花车子呢。只是车主们对他们都是一百个不信任。
车子与环卫的矛盾远不止此。陈师傅还记得,上一次,他清扫完毕回环卫站的路上,就看到过因为停车,有人与环卫工人发生冲突。“当时,车主乱停车,把环卫工人扫好的一堆垃圾冲散了,双方发生口角。”陈师傅说。
今日快评
天使之翼不堪折
记者陈醉
“频遭辱骂,偶被殴打,担忧车祸”,这是在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中显现出的困顿。
“马路天使”、“城市美容师”,是人们对于环卫工人辛劳工作的肯定。然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伤,环卫工人还能感受到美好和温暖吗?当幸福感成为人们常常谈论起的生活追求,环卫工人的幸福是一种奢求吗?
不被打,少一些辱骂,维护基本权益,这样的幸福,其实仅仅是他们应得的尊重和权利。是谁,生生折了这些天使的翅膀?
宁波市各级环卫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如上岗培训、穿反光背心,添置机扫车等。然而,更重要的“良药”,却在每个车主的手上紧握。他们只需要在车上装一只小垃圾桶,下车时把垃圾带出来倒掉,仅此而已。
在南京环卫工人被打事件中,那几个打环卫工的男子,未必就有多少钱,他们很可能也是社会底层的人,在日常中也遭人歧视过。这是一个歧视的链条和循环,环卫工被打,不过是这种歧视文化的一种爆发。我们都高喊过人人平等,可转眼间却可能成为人人平等的破坏者,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折翼”的原因。
不受伤,环卫工人的这个期盼其实很低。
一个社会的公正分配体系应该偏向那些劳动强度大的、劳动时间长的,这才符合劳动价值论。在我们当今的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一个社会什么光荣,什么不光荣,什么应该受尊重,什么不应该受尊重。
可以做的事很多。我们可以先从两个方面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一个是工资和社会保障的待遇,这是平等的基础,而另外一个是平等视线的待遇,这种待遇其实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最近,一条微博让人看到了希望。微博的正文是一只手,一只环卫工人的手,一只布满伤口的手。博主写道:“有很多人扔碎玻璃、针头等,让他们在收拾垃圾的时候很受伤。”
微博立马引发网友关注,网友“轩轩”响应倡议:“今天我把镜子打碎了,装出去扔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环卫工人手的安全,于是写上了这样一些字,‘是碎片,请注意拿时安全’。”
是的,当这种关爱形成一个社会大循环时,职业平等理念就会轻而易举地植入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