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北仑区建立创先争优工作格局 提升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水平
宁波市北仑区共有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373家,备案的社会组织1282家,共有专兼职从业人员4800名,其中党员612名。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成立了活动指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在全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在“学、亮、比、评”中,促进各社会组织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和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建立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创先争优的良好环境
一抓思想统一。全区组织召开各类型的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研讨会、现场推进会1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到700多人次,明确了社会组织工作职责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方向,主动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开承诺,并多次邀请省市民政部门领导现场指导。
二抓党组织建设。重点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深入剖析其应建未建的具体原因,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创造条件,指导帮助其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对仍不具备建党条件的则协调业务主管单位要求其明确联络员,联系党的工作,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抓典型引领。积极挖掘、总结和宣传先进典型,区文化行业协会、新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红联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等先进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借助信息简报、民政网站和报纸媒体等,及时得到宣传,让社会组织互动交流、共同促进。
四抓激励促进。分阶段对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集中检查指导和集中评议,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五个好”、“五带头”情况考核,评比表彰了一批“诚信服务先锋”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同时,面向各社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案例征集活动,全区27个案列被评为市社会组织创先争优优秀案例,列宁波市第一。在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公益目项中,对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突出的社会组织予以优先考虑。
二、强化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是社会融合得到新提升。针对北仑区外来人口和失土农民多的特点,全区各社区充分发挥孵化器和蓄水池的作用,组建多种形式的社会组织,形成以城乡社区为平台的“1+N”社会组织网络,如少数民族联谊会、和谐共建理事会、志愿者服务站、社区文体团队等社会组织,使城乡社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层面,使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换,形成了“党的领导、社区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区域化、社会化管理新格局。1282家备案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基本覆盖了城乡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方面面,把政府从烦琐的事务中“拔”了出来,解决了和谐社区建设中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二是助推企业新发展。北仑区有许多工业小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基本完成后,开发公司或管委会逐步撤出,出现了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真空地带。2008年北仑区在大港工业城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不设社区居委会的工业社区,社区的操作层面除社区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外,议事、融合和服务职能都由社会组织承接,大港社区现有各类社会组织34家。目前,北仑区有这样的工业社区4个。
三是服务社会新定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会组织在服务功能上更加致力于“品牌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服务水平、社会信用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了新的自我定位。如新碶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优质的家政服务,还安置了80多名下岗职工和被征地农民,服务区域也扩大到13个社区20万居民,中心的81890求助服务平台已成为了市民工作生活中的“好帮手”和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诚信建设”先进单位、工人先锋号等诸多荣誉称号。
三、完善培育机制,提升区域社会组织整体发展水平
以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北仑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全区上下形成了共识,把社会组织发展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今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若干意见》。
二是完善社会组织发展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常数为400万元的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由区财政和区福利彩票公益金各安排200万元,通过项目扶持、购买服务、项目奖励等形式对重点培育和扶持的社会组织予以支持。
三是建立管理服务体系。健全区社会组织促进会、街道(乡镇)社会组织促进分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三级自律管理和服务网络,建立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街道(乡镇)社会组织服务站和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室。
四是探索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管理模式和降低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建立社会组织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