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23日电(记者杨金志、黄安琪)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老胡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起诉单位要求发还拖欠4年的工资,却苦于缺乏证据,而且诉讼时效已过。在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原单位与老胡终于坐到了一起,达成支付工资的调解协议。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途径及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需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从2009年起在各基层法院全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以“诉为背景、诉为引导、诉为管理和诉为保障”,推进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在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告诉记者,“诉调对接”是法院诉讼系统与法院外非诉调解系统的相互对接与有机整合。推行“诉调对接”,就是让更多的纠纷能够在诉前、诉中以调解的方式解决,让更多的人民调解协议经过法院的司法审查转化为司法文书,发动更多的退休法官和法律工作者投入“诉调对接”工作。
据了解,2011年1月至11月,上海市各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受理的纠纷数量达113854件,占基层法院一审民事收案数的59%;调解成功68932件,调解成功率达到60.54%,调解成功案件占一审民事结案数的37.98%。
目前,上海全市各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共有调解员279人,其中退休法官130人。一些郊区法院还根据乡村特点,选聘退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等担任调解员。在全覆盖的基础上,上海法院积极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对所有调解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在上海,众多调解员在诉调对接中心这个平台上为民众排忧解难。“秦玲妹巡回调解工作室”是徐汇区法院著名的“移动调解室”,由女法官秦玲妹领衔,负责与14个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街道(镇)诉调对接工作站的对接。
“每周我们都要下基层一两次。”秦玲妹说,“对一些老大难的问题进行调解,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同时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时常在周末,不少当事人还坚持要秦玲妹“依法调案”,秦玲妹也会毫不犹豫地下到基层,不厌其烦地进行分析和劝说,直到纠纷化解。
打官司最怕时间长、花费多,“诉调对接”则让不少当事人“既省时又省钱”,同时缓解了法院受理案件数量快速攀升的压力。在普陀区,今年以来,近一半的道路交通案件都在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成功调解,案件的当天调解率及履行率更是达到98%以上。浦东新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推行了诉前调解、小额速裁机制两项减免诉讼费的举措,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为了更专业、有效地化解矛盾,上海法院系统在“诉调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行业矛盾化解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例如,上海市高院与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上海市妇女联合会等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各基层法院则纷纷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劳动争议等领域,与交警、工会等部门开展联动。奉贤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区农委三方联合,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联合调处中心;杨浦区法院则邀请业委会主任共同参与物业纠纷的调解。
上海各基层法院还在诉调对接中心开展便民化服务,所有中心都建成为“接待有专窗、引导有专人、宣传有专刊、咨询有专线”的服务环境。在徐汇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聘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以及取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法官为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辅导服务,以更好地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助其解开心结。浦东新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则通过手机短信向当事人发送调解时间、地点等信息,大大节约了送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