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0日讯
随着机器轰鸣的声音,广播里出现了一段旁白:这是1996年4月的一天,三门汽车标准件厂,厂区里一派繁忙景象。在工厂接待室门口,厂长何小川与儿子何建华正送几位客户出门……
这是广播剧《何小川和他的挂帘村》的开头部分。昨日22时,台州广电总台音乐广播频道播出了该剧的第一集。余下的两集,将在今晚和明晚同一时段播出。
灵感来自人物本身的真
2009年10月19日,本报热线版刊出长篇人物通讯《世上还有这么好的人》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抵达三门采访何小川事迹。中央、省、市相关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在我市,掀起一股学习何小川事迹的热潮。
今年上半年,台州广电总台领导提出,再做一个广播剧,用艺术的形式再次反映何小川的事迹。
曾经创作歌词《有一个人他叫何小川》的台州音乐广播频道总监芦刚,主动担起创作剧本的重任。收集资料,了解人物,经过几易其稿,3个月后,剧本的初稿拿出来了。
“给我创作灵感的是人物本身的真。何小川是台州本地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与其他先进人物相比,他做的事非常实在,非常真实。”芦刚说。
资深广播剧导演参与修改
9月底,芦刚通过朋友联系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广播剧导演、今年获得中国广播剧杰出贡献奖的蔡淑文。这位72岁的老太太看了剧本后,非常感兴趣。
她主动打电话给芦刚,说剧本有两点非常出彩,第一,老板捐些钱很正常,而何小川不仅捐钱,还把自己的事业放在一边,自己回乡带领百姓致富。第二,当时回乡时何小川已经60岁,一个到退休年龄的老人,他什么都不图,完全是奉献。
电话中,蔡淑文对剧本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11月份,芦刚带着修改过的剧本,专程赶到北京。蔡淑文叫来一位专业编辑,3人设想情节,反复推敲,逐步使剧本趋于完善。
动人情节催人泪下
广播剧《何小川和他的挂帘村》根据何小川的真实故事改编。贯穿剧本情节的有修路、通水、发展茶叶产业等,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是,挂帘村被确定为地质灾害点,必须整村搬迁。为了让村民早日搬迁,何小川抱病奔波,殚精竭虑,最后昏倒在工地上。
“这个广播剧的录制阵容非常强大。”芦刚说,主要演员来自北京人艺、总政话剧团等演出团体,更为难得的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担任播音几十年的雅坤,也参与了旁白的演播。
12月7日,录制完成的《何小川和他的挂帘村》被送到了台州。总台领导和频道主持人等试听完这个广播剧后,个个泪流满面。
据芦刚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洽谈,准备把这个广播剧搬到该台的文艺频道上播出。(来源:台州日报 记者 余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