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1日讯
许多人也许还记得,钱江晚报2003年11月21日头版的照片:一名中年男子躺在病床上,对着一窗之隔的儿子轻松地微笑。
这张照片源于一场生命大救援,今年37岁的章焱就是这张照片的主角,他是浙江省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当年他的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被白血病折磨的大学生。那一年,章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英雄。
近日记者再次见到章焱,他扬了扬手中的钱江晚报:“我数到今年,已经有95个捐献者了!”
钱报的报道,让他决心留下“生命的种子”
每天的晚上7点,是章焱的“钱报时间”。
我诧异于他“95个捐献者”数据的精确,章焱笑了:“我喜欢看报纸,可平时工作太忙了,只有晚上回到家,才能翻一翻当天的钱江晚报,看看有没有人捐献。”
每次钱江晚报上刊登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消息,章焱总会记在心里,看了8年、数了8年,“我数到今年,已经有95个了!”他说现在挺期盼第100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出现。
人们总是佩服有勇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时间倒回2003年,当人们谈起捐献“造血干细胞”,不少人以为是“抽骨髓”,这让普通人难以接受。
章焱回忆起这一切时,他说,“我去捐献造血干细胞,这几乎是你们钱江晚报一手促成的。”
2003年2月份,他记得很清楚,钱报上报道了一个被外国夫妇领养的杭州6岁女孩,身患白血病,她的养母不远万里奔波回到女儿的故乡杭州,想找到一个能与女儿骨髓配型的人,挽救这个漂亮的小女孩。
看了报道以后,他专门去了一趟省红十字会,毫不犹豫留下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我问他,当时你真的希望自己能配上吗?章焱回答得挺实在:当时我觉得自己配上的希望很渺茫,但骨髓库多一份干细胞,生病的人可能就多一份希望。“多年以前,自己有一个亲戚患白血病。那时,要是有人为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也许他到现在还活着。所以,我深深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每年元旦,他都想问一句“小兄弟,你的身体还好吗?”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章焱的血样没有与美国夫妇的养女配型成功。而意外的是,仅仅5个月以后,2003年8月他与一个在北京读书的浙江小伙朱江,配型成功。
在章焱之前,这个身患白血病的小伙,曾与3个人配型成功,但三个人都拒绝了。这第四次的希望,落在章焱身上。
那时的章焱,29岁,有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儿子才两岁。接到通知以后,章焱挺坦然:这是一种缘分。所以,救他一命,义不容辞。
就是这么简单的理由,让章焱说服了家里人,捐出了11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当时23岁的朱江已经住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无菌仓,急等这些生命的种子来获得新生。
那一年的新年,章焱说自己满怀希望,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撮合下,他与远在北京治疗的朱江通了一次电话,“移植手术一切顺利吗?”“顺利,谢谢你!章大哥!”
当得知朱江的手术一切顺利,他开心地笑了。按照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规定,捐受双方一般并不见面,从那以后,章焱几乎再没听到朱江的消息,每年元旦前后,他总会想起8年前的那个场景,总会念叨一句:“小兄弟,你的身体还好吗?”
“一点勇气,就能挽救一个生命,钱报点燃了我的勇气”
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但这些年来,章焱很淡定。
8年前,章焱是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员工,如今,他依然在同样的岗位上工作。岁月更替,当年儿子还嗷嗷待哺,如今已经四年级了。
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章焱在杭州成了“名人”,经常有人向他咨询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而他除了现身说法,连续几年来,还一直坚持献血,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的活动。有时候听说有人要捐献造血干细胞,他还会专门赶到医院去,为志愿者现场讲解流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只需要一点点勇气,就能让生命延续”。而钱报点燃了这样的勇气。
章焱想对25岁的钱报说:钱江晚报,彰显大爱,祝愿未来25年有更大发展,给读者带来更多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