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网 > 热点关注 正文
世界水日关注粮食安全 看平湖农田水利如何护航鱼米之乡
农田水利为粮食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平湖市水利局副局长任伟良接受采访(郎豫风/摄)

  浙江在线记者 李利 3月22日发自浙江平湖

  水是生命之源。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20世纪末,人们将3月22日这天确定为一个全新的节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今年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Water and Food Security)。水与粮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安全问题呢?我们从下面两组报道中就能略知一二。

  浙江在线2011年6月3日报道:在嘉兴秀洲区高照街道高家桥村,种粮大户金仁法已将种植的150亩大麦全部收割完。根据往年种植习惯,6月10日之前,这些田里全部要种上晚稻。目前,金仁法的20亩田地已经翻耕好,稻种也都备好,但因为没有水,灌溉成了大难题。记者从嘉兴市农经局获悉,1至5月的降水偏少,已经导致部分农田缺水和农作物受旱,对春花作物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截至目前,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11.3万亩,损失达3155万元。

  浙江在线2011年6月22日报道:“我家种了1亩半的小麦,今年长得还不错,就等个好收成了,谁知入梅以来,这雨就像断了线的珠了一样下个没完没了,成熟的小麦没法收割,眼睁睁看着它们霉在地里,那真是心痛啊!”昨天,嘉兴海宁的张师傅看着房前已被雨水淋得不像样的小麦就痛心。记者从省防指办了解到,6月初开始的强降雨天气,一方面缓解了部分地区的旱情,另一方面却也带来了紧急的汛情。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等地作为本次洪水的主要受灾区域,农业损失尤其严重。

  同是6月、同在嘉兴,旱涝急转、灾情不断。如何在干旱的时期保持有效灌溉、在洪涝的时期保护作物安全就是我们探讨“水与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在世界水日来临之际,记者再次前往嘉兴,走访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平湖,看看农田水利如何为鱼米之乡保驾护航。

 
 
只要拧开龙头,就能实现有效灌溉
 

  三十年布起地下管网,节水灌溉已成全国典范

  我们都知道城市里的水电管网大多走的是地下,但你有见过为了农田灌溉也修建地下管网吗?

  上世纪80年代,平湖市开始启动农田地下灌溉管道建设,致力于全面打通水源通往田间的“最后一公里”。至1999年,全市农田基本实现了地下管道灌溉,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田灌溉地下管道化的县。这个项目还在建国50周年时,被评为了50项“共和国水利之最”之一。

  在被列为嘉兴市粮食生产功能区之一的平湖市钟埭街道沈家弄村的田头,连片的稻田被分割成整齐的条块状。“规整田地是为了布管子的方便……”平湖市水利局农水站刘叶军站长指着田头一个水泥盒子告诉记者,“地下管网已经布在了田与田之间,只要搬动那个盒子里的龙头,水就会从田边渗透出来。灌溉就像用自来水一样简单。”

  除了方便之外,采用地下管道灌溉相对于使用普通的土渠还具有节水的优点。广陈镇龙萌村的黄保根老人最清楚这一点。60多岁的他已经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放水员。

  为了落实灌溉责任制,平湖市在所有的行政村都配备了专职放水员。工作很简单,就是通电、泵水,开闸、放水。“水要是走土渠的话,一路都会下渗,流速非常缓慢,浪费严重。而走管道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老黄说,“需要多少的水,我就开多少时间的闸,一点都不浪费。”

  作为一个掌管着200亩耕地的放水员,每年的5月底到10月初,老黄几乎每天都要巡视这片土地,看看哪里需要灌溉,哪里需要排水。半年下来,他能得到250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这笔收入,老吴非常满意。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再加大一些投入,我这个已经管了十多年的老泵站什么时候才能换成新的啊?”

  “全市农田的管网布设已经基本到位,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更新。”刘站长向记者介绍道,“农田灌溉地下管道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泵站提升改造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据了解,截止2010年底,平湖市已建成的地下灌溉管道达3000多公里,控制灌溉面积近46万亩,覆盖全市农田面积的97.8%,“两区”建设项目内灌溉保证率达100%。

一年后,这里将被圩区包围起来

  规划建设36个圩区,在田边筑起长城抵御洪水

  熟悉平湖的人都知道,这里曾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素有“金平湖”的美誉。2003年、2009年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更是成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非主产区产粮大县。

  之所以能够大量出产粮食,除了地理条件优于之外,较少的遭灾频率也很重要。平湖市水利局副局长任伟良回忆说:“2000年以前,我们这里水患并不严重。平均5-6年才会遭受到一次灾害。然而,随着近年来连续不断开采地下水所导致的地面沉降,以及上下游水情工程变化改造使得河网水位抬高等原因,平湖市被水患侵袭频率越来越高。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洪水,每年都要发1-2次。就拿去年的梅汛期来说,全市农田受淹面积10余万亩,直接经济损失就达7478万元。”

  平湖市互益粮食专业合作社的陈杰对去年的灾情一直记忆犹新。“我们合作社是搞农业服务的,给龙兴村周边4000来亩耕地提供服务保障。去年的一场大水,几乎淹掉了村里60%的农田,不少小麦田彻底绝收。看着农民兄弟辛苦了半年却颗粒无收,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又能怎么办呢?种田本来就是靠天吃饭,我们最多骂骂老天爷罢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一个好消息传到了陈杰的耳朵里。投资1500多万元的龙兴圩区建设项目将于下半年开工。一年后,这里的4000多亩耕地,以及陈杰所在的龙兴村都将被包围在圩区的高堤之内。根据标准规划要求,圩区将能抵御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据了解,省政府于去年开始实施杭嘉湖百万亩圩区整治工程,并将杭嘉湖圩区建设列入省治太骨干工程项目。借着这股东风,平湖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平湖市圩区建设规划(2010-2020年)》中规划建设的36个圩区,作为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十年任务,五年完成”的目标实施,提出“三年攻坚”,2012-2014年计划建设圩区22个,防洪面积17.06万亩,总投资4.65亿元。

  市水利局任伟良副局长信心满满地说:“5年之后,三分之一的平湖地域面积将被圩区保护起来。人民生命财产以及粮食生产安全将再也不会轻易地受到洪水威胁。”

全市第一个萌芽圩区已经建成

  “十二五”期间投入450亿元,浙江农田水利迎来发展机遇

  不论是建设地下管网灌溉万亩良田,还是修筑防洪圩区保护粮食安全,资金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农田水利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较大的投入、漫长的工期、微薄甚至没有的收益,极少会有社会资金流入这个行业。

  “对农田水利建设,我们是完全把它当成一项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做。通过政府补贴和补助的办法来获得资金保障。”任伟良副局长告诉记者,平湖全市的农田水利工程几乎都是由政府财政在承建。

  不仅仅是平湖,全国都在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出谋划策。从事农田水利建设多年的专家、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总站主任蒋屏说:“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把农田水利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提出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力度很大。对我省来说,每年就可能有百亿元的资金投入,这无疑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期。”

  目前,浙江省政府已率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落实了中央的政策。同时,研究制定了《浙江省省级统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采用因数法对省级统筹资金进行使用分配。省级有关部门还加强了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计提划缴、预算管理、定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

  蒋屏主任表示,“十二五”期间,浙江要完成农田水利投入450亿元。在大手笔投入的带动下,全省将新增旱涝保收面积325万亩,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70%以上;扩大灌溉面积3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提高到2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特别策划 更多...
浙江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
·皮革制胶囊,治病还是致病?
·【特别策划】老酸奶再陷添加剂风波
·嘉兴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冯志礼访谈
·浙江在线联合省高院直播知识产权庭审案例
·“平安浙江”建设新闻发布会 现场直播
平安时评 更多...
·闯黄灯,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危险之举
·钱江晚报:别让子弹乱飞
·钱江晚报:烂尾楼的账,轧得平么
·青年时报:“换马甲”换不出机场费正当性
·钱江晚报:山寨救护车 哪来的生存空间
·钱江晚报:到底是什么让法官“眼花了”
平安发布 更多...
·5月15日起浙江省高速公路按实际行驶路径里程收费
·杭州:运河闸弄口段恶性杀人抛尸案 警方悬赏协查
·早晚高峰还车难 杭州再划出18个公共自行车储车点
·杭州警方征集运河命案破案线索最高奖励5万元
·杭州交警集中常态整治违法停车 更人性更实际
合作媒体  
主要成员单位网站  
廉政在线 浙江组织工作网
浙江文明网 浙江法院网
浙江检察网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 省教育厅
省民宗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国土资源厅 浙江省建设信息港
浙江交通网 浙江农业信息网
浙江林业网 浙江卫生网
省安监局 省环保厅
浙江统计信息网 省工商局
省海洋与渔业局 省质监局
省粮食局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浙江共青团 省妇联
省公安边防总队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