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初春的之江两岸,阴雨绵绵,春寒料峭。2012年“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开始了今年第一次集中蹲点服务,11个省直服务组奔赴各地,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专题,访企情、听企声、解企忧,运用党委政府的“有形之手”,为企业开辟一条转型升级的坦途。
这次行动,省直服务组共走访企业793家,召开政策咨询会420场次,收集梳理企业反映的实际问题750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落实帮扶措施353个。
沉下去把脉问诊
“请广大网民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绍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就产业提升、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方面建言献策,我们将认真研究、落实、反馈网民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2月初,在省政府门户网、浙江组工网、绍兴网等网站上,一条公告引起网友关注,上面公布了在绍兴蹲点服务的省直第六服务组的联系电话和邮箱,情真意切地向网友“取经”。“网友反应挺热烈,我们整理出20条建议,让服务组走访调研时心里更有底。”该服务组组长陈振华说。
在10多天的蹲点服务行动中,11个省直服务组进车间、下田头,倾听企业和群众心声,找症结、寻良策,赢得了广泛好评。
2月13日下午,在开化县华埠镇,一场省“双服务”专项行动现场推进会正在举行,当地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和村(社区)代表特地赶来向省委组织部和省直第八服务组反映问题。“村和社区的运转经费落实不够,能否有更多保障?”、“申请专项资金补助的要求太高了,能否降低些?”……在现场,与会代表反映的一些问题得到了职能部门的当面解答;部分难题,服务组则承诺会在具体了解情况后尽快给出明确答复。
深入一线问民情、听建议,在服务组的蹲点调研中,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拦路虎”越来越清晰。省直第四服务组在嘉兴走访27家企业,归纳出当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16类68个问题。“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我们分别用口头答复、抄告办理、组团服务等方法解决,还提出对策,形成了调研报告,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参考。”该服务组组长耿洛佳说。
拎问题对症帮扶
在专项行动中,各服务组打出“组合拳”,利用小组成员单位特有的政策、人才、资金聚集等多方面优势,主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德清瑞明门窗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木制品的企业,公司为了清洁生产,引进设备,把车间里满天飞的锯末压缩成木屑饼,每月产量达150吨。环境清洁了,可大量的木屑饼一时还找不到销路。与此同时,地处长兴的长广煤矿发电厂能够利用麦秸秆的生物质能发电,但一直因为燃料麦秸秆的供应不稳定影响生产。
省直第五服务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两个情况后,便专门为木屑饼作了热值测试,结果情况相当理想,可以达到煤炭的近8成,服务组人员于是迅速为双方牵线搭桥,由瑞明门窗提供木屑饼,供长广煤矿发电厂使用。“两家忧”成了“皆大欢喜”。
各服务组成员大都来自省级机关、科研机构、金融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等单位,他们研究制定专题方案,为帮扶对象相互合作提供有效服务:省直第三服务组帮助两家文化企业与温州市工行建立融资战略合作关系,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问题;省直第七服务组根据成员所在单位的职能,再细分成政策宣讲、项目推进和金融服务3个小组,开展组团式服务;省直第九服务组发挥服务优势,在政策、信息、科技、资金等方面加强资讯服务……
转作风创优环境
“企业非常欢迎我们‘双服务’组成员的到来!直截了当地向我们反映面临的难题,希望得到帮助。临走时,他们再三挽留吃饭,被我们婉言谢绝。出了门,只听见身后传来一连串的‘谢谢’,心里暖暖的。”3月15日,舟山“百人计划”挂职干部邵蕙蕙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
最近,舟山50家企业有了“编外职工”。在舟山蹲点的省直第十一服务组从舟山“百人计划”团队中选出了科技、教育、环保等系统的47名助企指导员,为企业出点子、定举措、解难题,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专项行动中,省直机关的党员干部们形成一种共识:“我们在服务过程中很担心‘双服务’会变成‘被服务’,给基层添麻烦。”在行动中,每个服务组都自觉维护自身形象,轻车简从,不扰民、不讲排场,尽量减轻基层负担。
一个个行之有效的服务机制和工作方法相继出台和完善:杭州各县(市、区)建立三级联络员队伍,做到领导抓总、部门配合、人员协调;省直第十服务组采用“一同部署、分别调研、一同会诊和分级解决”的办法开展工作……
“到了基层一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也更切身地体会到一家企业发展的艰辛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更有责任意识,也使得帮扶方案更有实效。”省直第二服务组组长何中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