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佛山市高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因被曝拥有14名副局长,受封“佛山最牛的局”。媒体调查发现,在佛山市,许多局都拥有十余个局领导,大局副局多至19人。对此,佛山市编办负责人解释称,这是实行大部制改革“过渡时期的产物”。据了解,自2010年推行大部制改革以来,当地政府机构已由41个缩至16个,但未撤一名官员,“很多局的编制都超过省定方案的数量。”
推进大部制改革,旨在于精兵简政、减员增效,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政府组成。从这个目标来看,佛山的政府机构虽然已由41个缩至16个,但大部制改革的实际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仅仅合并部门而不减少机构人员,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几个部门合成一个部门,干部肯定是多出来了,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谁有本领谁上不就成了,至于弄出一个局有十几个副局长之怪状?转而一想,这句话估计要被“拍砖”:你不在利益格局内,说起来当然轻松,改革动了你的“奶酪”看你怎么办?
是的,我们一直在说,干部能上能下,可现实是讲“上”容易,讲“下”很难,“只上不下”好像成了“铁律”。“下”,意味着一切由公权带来好处将得而复失。推动改革者本身是利益格局中的人,所以很难痛下“彻改”的决心,照顾眼下一些官员的利益,即意味着在保明天自己的利益。据说,顺德大部制改革时,曾提出“不裁撤一个人,不降一个官。”设置“局务委员”,局领导都予以保留。后来,佛山也借鉴此经验。我不知道,这个大部制改革究竟想改点什么,难道就是“排排坐,吃果果”,整点“局务委员”这样的吏名?改革不是折腾,在佛山大部制改革中,禅城区市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变动最多的部门,被媒体曝光有10余个副局长,迫于舆论压力,于是又分,两年内,该局经历了多次合合分分。这不是折腾又是什么?而折腾的原因就是如何“排排坐,吃果果”。
改革没有皆大欢喜,改革就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但无论如何调整,都应该符合胡锦涛所说“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