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年专刊】
宁波市镇海区实施“项目化”管理 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
宁波市镇海区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明确“五大工程、十六项专项行动、百项具体工作任务”,全区1387个基层党组织主动认领重点工作任务,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努力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一、突出重点设计“项目”。从破解体制机制入手,按照“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围绕支部标准建设、党员教育管理、书记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确定一批过得硬、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项目。一是深化推广一批成熟经验。梳理长期坚持的好制度、近年来上级批示肯定的好做法及基层原创的好经验,通过改进增强其普遍性和适用性,并包装成“项目”在全区进行重点推广。如省委组织部《时代先锋》推介的镇海两新组织“网格建党、区域统筹”工作模式,今年将通过“两新党建全覆盖行动”,在工作的“标准”和“有效覆盖”上予以深化,推广并形成“网格建党、区域统筹、无缝对接、有效覆盖”体系。二是创新探索一批特色做法。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导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针对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党建、基层民主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设计重点攻关项目。如,今年探索推行党员发展初始提名票决制,把票决贯穿于党员发展全过程,坚决遏制拉关系、托人情等不正之风;试行农村重大事务决策“一会两票”制,让党员与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基层民主议事和决策,既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又强化基层集体领导。三是整合提升一批党建品牌。立足现有基层党建工作基础,通过集成创新、总结提炼等办法,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群。如,依托镇海党员教育“先锋”电视频道,融合手机党建报及各类党建网站、微博等,做强“全媒体党员教育”项目品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依托村民服务中心,打造“零距离”服务品牌。
二、优化管理落实“项目”。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百项具体工作任务,创新实施“项目领办制”,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形成认领、督办、评议“一条龙”管理机制。一是严把“选题”关,彰显项目特色。按照“确有创新、实际可行、好中选优”的原则,要求各基层党组织主动认领申报1—2项予以重点攻关。各党委(工委)按照既充分反映基层党组织的“原创特色”,又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标准,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批。对符合党建创新的项目,要求各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将项目内容、目标要求、主要措施以及完成时限进行公示。目前全区各级党组织已制定项目实施方案1530个(次)。二是严把“答题”关,注重项目质量。本着“重点突出、优先督办”原则,对百项具体工作任务实行区委、党委(工委)、党支部(党委、总支)分级管理,分类建立目标责任制。其中,对基层重大事务决策“一会两票”制等12个区级重点督办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公开督办,根据项目建设的时间步骤、推进方式、预期目标等,及时关注项目转化的进度和成果。三是严把“结题”关,突出项目实效。在项目完成后,由党委(工委)成立考核评审小组进行实地考核验收,采取平时督查和年底考评的方式进行绩效考评,并确定考核等次;将项目考核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重点内容,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三、完善机制保障“项目”。按照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加大跟踪服务和全程保障力度,建立有力的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科技扶持等机制,切实解决基层党建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向最基层倾斜。按照每人每年100元、全村总额不少于5000元的标准,足额保障全区1.76万名党员活动经费180万元;加大财政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今年区财政在村(社区)事业保障经费方面预算超过2700万元。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在村书记年平均报酬达5.3万元并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今年拟推行优秀村书记离职后享受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二是打造最具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保持10名机关干部到村任书记,保持10名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副书记,保持10名区派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工作,选派100名机关干部到两新组织兼任党建指导员,培育100名基层党务工作者骨干,保持1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同时,今年拟通过竞争性公开选拔,储备300名村级后备干部。三是提升基层党建信息化水平。增强党的工作网上覆盖的有效性,力争年内50%以上基层党组织开通微博;推广运用党员IC卡,推行“党员教育学分制”和“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制度。